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高职英语互动模式的构建

2015-05-06 02:02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探析高职英语互动模式的构建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着重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
摘要:着重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然目标。而激发学生兴趣是解决高职学生忽视英语学习的唯一突破口,寓教于乐的课堂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高职英语 互动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

1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近几年的扩招,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的人数增加了约80%以上。与普高生面临高考应试的要求不同,社会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就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然目标。
高职高专学生有与普通中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学习重心偏向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语、数、外一些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学生、尤其一些男生普遍表现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英语基础薄弱;两极分化等一些现象严重。课堂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倾听、接受,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程度极低,即使偶尔有师生的互动,也不过是教师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不仅是学生感到这样的课无聊,即使是教师本人,上完一节“自说自话”的课也感到“郁闷”。这种课堂模式下产生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高职生普遍厌倦枯燥的文字教材、语法的大量练习和一成不变的英语课堂,他们需要的是能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使英语教学过程及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的教学模式。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2 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仅靠教师给予的语言输入是不能保证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习得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得靠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有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解决高职学生忽视英语学习的唯一突破口,寓教于乐的课堂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方。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互动(Interaction):即交互,指人与人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师生密切配合,在愉快有趣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融合。
3 互动教学模式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1 研究目的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要求。共发放调查表202份,对财会专业0812班53人(女生48人、男生5人);信息专业0832班53人(女生48人、男生5人);商贸专业0724班48人(女生43人,男生5人);机电专业0851班48人(女生3人,男生45);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验证性听课。
3.2 结果分析: 回收问卷调查201份,全部有效。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看:
3.2.1 女生在英语学习的兴趣、成绩、学习创造力上好于男生。
3.2.2 92.5%的学生反映一堂课常常是教师从头讲到底,自己总是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即使讨论,问题也离学生生活太远,感到无话可说,提不起参与的兴趣。
3.2.3 各专业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动力相差很大。商贸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英语作为专业课程,兴趣、学习动力强。机电类78%男生认为英语对以后的工作意义不大,没有实用性,学习动力较弱。
3.2.4 91%的接受调查的同学希望活跃课堂气氛,愿意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取长补短。
4 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互动模式的探索
4.1 “为有源头活水来”——趣味性、实用性、挑战性的内容是互动的保证
一个教学任务的内容是否“让学生有话可说”是互动能否形成的保证。要想激发学生参与进来,其话题一定要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多想想我们了解学生多少,什么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到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就会刺激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毕竟任何人都希望通过展示自己而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展示自己的舞台。
上一篇:探析英语教学中的学习风格和教学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