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言语行为的顺应性解释(1)
2015-05-27 01:42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间接言语行为的顺应性解释(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在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
摘 要:在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实现。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顺应性解释
语言选择产生于客观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以及交际目的的顺应。语言顺应发生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面。由此,顺应理论勾勒出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指出了语言顺应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我们对语言现象作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陈新仁认为(2001:388)“语言顺应理论是在综合会话含意理论、礼貌原则、面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方面,它探讨了发生在话语组织的各个层次的语言顺应特征,揭示了语言顺应发生的机制;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探讨任何语用现象的理论框架”。而间接言语行为就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有意进行的策略选择。
尽管在世界上所有的自然语言中,间接言语行为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但并非所有语言的间接性都用同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然而所有语言对间接性策略的选择至少在三方面做出了顺应,即: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正如于国栋所说(2004: 85):第一,语言现实是交际者进行顺应的一个因素,因为这是交际者进行语言选择的源泉。第二,社会规约是交际者进行顺应的另外一个因素,因交际者是社会化的个体,所以他们的行为必然要与社会期望保持一致。第三,心理动机是交际者进行顺应的另外一个因素,因为交际者通常是带有一定交际目的而进入交际过程的,而且这个交际目的往往会影响甚至控制交际者对于语言形式和焦急策略的选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一)语言现实
因为语言现实是交际者进行语言选择的源泉,间接言语行为又是典型的语言选择,因此选择间接言语行为顺应了语言现实,并可导致直接言语所达不到的效果,如幽默、讥讽等,以成功达到交际目的。例如:
第一,Customer: I would like a book, please.
Bookseller: Something light?
Customer: That doesn't matter. I have a car with me.
书店售货员的本意是问顾客是否需要一些消遣性读物(Something light),但顾客利用 light 一词的多义性特征(不重)与售货员开了个玩笑(That doesn't matter. I have a car with me.),言下之意为“重点没关系,反正我开了车的”。
第二,有一个职员本应在八点到达
办公室但直到九点才到,老板非常生气,因此出现了下面 这段对话:
“Look at me”, said the employee, holding up a bandaged arm, “I fell out of a second-story window”.
The boss asked angrily: “Did that take an hour?”
职员本以为老板会原谅他,因为他从二楼摔下去,于是到医院去打石膏,所以才会迟到,没想到老板故意从其字面意思解释,仍然不满意他的迟到。
第三,Ask for More.
这是一则More牌香烟广告。广告中使用了双关语,把“More”这种牌子与“more”(多的)意思联系起来。
第四,The label of achievement. Black Label commands more respect.
这是一则威士忌酒的广告。Label 既是“标志”的意思,又是酒的牌子,强调了label 酒与成功相连。如此生动别致的广告语让消费者不仅一下就记住商品的名字而且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二) 社会规约
除了传递各种消息,语言还可用来维持或改变某种社会关系,因此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以使交际能顺利进行。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为实现这一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策略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一种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