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
2015-06-26 01:05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提 要: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先简要介绍
提 要: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文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阐述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文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主题词: 关联理论、语用翻译Abstract: This paper approaches pragmatic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For this purpose we first introduce a few essential concepts of relevance theory, such as the inferential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context, optimal relevance and the like. Then, we deal with the pragmatic role of the notion of ‘translation’:translation as an interpretive use of language, text typologies as guides to relevance, context-based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nd so on. We hold that this study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and thus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 in our translation work.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pragmatic translation
1. 引言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关联理论发展起来的语用学翻译理论模式日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界的重视。很可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亦屈指可数。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何自然,1997)事实上,语用翻译这个说法只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等效翻译,如Nida (1964)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ce) 和 Newmark (1982)倡导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后来,Wilss (1982)等人还明确提出了翻译中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鉴于本文建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之上,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简明地介绍一下关联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2.关联理论概说
2.1. 交际的推理特性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请看:
甲:李先生,请问周小姐还要多久才回
办公室? 乙:嗨,她正在向胡处长请示工作呢!
在上例中,乙并没有直接回答甲所提出的问题。假如甲乙双方都知道胡处长办事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那么,甲不难推断出周小姐很快就会回来。倘若双方已知胡处长说话罗嗦,办事拖拉,甲几乎可以断定周小姐一时肯定回不来。为什么同一句话竟会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句子的意义不仅要依赖它的语义内容,而且还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解该话语的语境信息。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主要看听话人能否使用正确的语境,即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假如听话人使用了错误的语境信息,交际就无法进行下去。既然利用正确的语境如此重要,那么,要怎样才能获得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得先从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概念谈起。
2.2. 语境 关联理论认为,语境就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Sper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