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通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比,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评价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评价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中师生活动过程的观察和信息的搜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成长。传统的教师评价一般称为鉴定性评价,这种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等决定。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而不在于检查与评比。它是通过对教师过去和现在不同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关注教师发展的全面性,其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以往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泰勒的评价模式基础上,评价关注的重点是教学活动结果要达到的教育目的。随着教育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只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发现教师和学生出现的问题。于是,后现代发展性教育评价应运而生,它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很多教育界人士共同倡导的一种新的评价理念,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石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不把学习看成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参与教学,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相互交流,从而学会学习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给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并促进学生优势智能领域向其他教育领域迁移。后现代主义理论给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要把学习者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泰勒之后,后现代主义评价理论提出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从单纯的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这是教育评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