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翻译中的文化缺损与形象转换(2)

2016-10-17 01:00
导读: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

  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收。然而,“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这样就往往造成了对原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因为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那么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使用“异化”。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角度来看,交流和融合是迟早的。例如,汉语中的一些词语随着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力度的增加而逐渐融合到其他的语言之中,成为它们的“外来语”。如英语中的tea茶、kowtow磕头、kung fu功夫、paper tiger纸老虎、Culture Revolution文化大革命。而随着我国的不断对外开放,汉语中也接纳了很多英语的表达方式,如:拷贝copy、因特网internet、迷你裙miniskirt。各种表达方式的输入和输出,丰富了各国的语言和文化,加快了语言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3.形象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就有差异。例如英语中的“as strong as a horse”就是用马来代表身体强壮的形象,而汉语里相对应的就是“身壮如牛”。既然英汉两种语言中事物的形象存在差异,那么在英汉互译时就要处理好形象的保留与转换。有的可以直接引进,以保留异国情调;有的却要适当归化,即进行形象转换,以免译文读者产生误会或不适当的联想;有的只能干脆放弃形象,代之以释义。这样做当然是不得已,因为两种语言的差异太大,又没有相应的形象可以转换,如果勉强为之,往往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大致有以下几种:
  3.1形象相同,喻义一致
 尽管汉民族和英语民族在思维方式、语言体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相去甚远,但由于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有共同的认知系统和感受,加之伴随着人类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因而英语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就存在许多共性,即文化共核,表现在比喻方面就有诸多重合之处(cultural overlaps)。如: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sour grapes(酸葡萄),ostrich policy(鸵鸟政策),火上浇油(pour oil on fire),lose face(丢脸)。众多诸如此类的词语已经为英汉民族所接受并通用,因为许多事物令人产生的联想和喻义是一致的。
  3.2形象转换,喻义

上一篇:The Christmas Tree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