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自谦语的功能与翻译(1)
2016-10-27 01:09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汉语自谦语的功能与翻译(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考察汉语自谦语的功能用法,结合实例对比分析文学作品
摘 要:考察汉语自谦语的功能用法,结合实例对比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自谦语的一些英译。大部分英译在反映自谦语所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关键词:自谦语;礼貌;文化内涵;英语翻译 一、汉语自谦语的功能和用法
自谦语是在特定场合代替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谦恭称呼。顾名思义,它的功能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是礼貌的一种表现。吕叔湘指出:“中国旧社会的习惯,社会地位较低的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如卑幼对尊长,仆人对主人,平民对官长,穷人对阔人,是不能用普通第一第二身指称词的,得用谦称和尊称,除非很熟的朋友之间。”“这是礼貌,否则无礼貌。”(吕叔湘160)。从吕叔湘的解释可以看出,自谦语代替了第一人称的“我”。这种代替的方式很多,可以用谦卑字样的名词,如“臣”、“奴”;可以用“我”的代称,如“在下”;可以用形容词称代,如“晚”“愚”;也可以称自己的名以示谦卑。用作自谦语的词,意义上虽然代表了“我”,但其本身的含义并没有消失。
自谦语的用例在古文中很常见。中国属古文明大国,自古以来就很讲语言礼貌。我国古代,君臣之间、师生之间、同辈之间等的称呼,出于礼仪原因,有的要称名,有的要称字,讲究很多,不可错用。古人自称,除用“吾”、“余”等外,还有许多谦称。例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称:“仆少负不羁之才”,“仆”乃第一人称的谦称。又如,“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太史公”是作者所任官职,“牛马走”则是自谦用语。此外还有大家熟悉的“朕”、“孤家”、“寡人”(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劣弟”(朋辈间年少者的自身谦词)等等。
另外, 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老朽(老年人自称)”等;说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为“马齿徒增”;称自己的东西为“刍议(自己的议论)”、“拙作(自己的作品)”、“绵薄之力”、“芹献(谦称赠人的礼品或对人的建议) ”等;称自己的亲属为“家严、家慈、家兄、家嫂、犬子、小女”等;称自己的妻子为“敝房”,古代妇人居住内室,用“室”或“房”来指代妻子,如《醒世恒言》卷二十:“张权见王员外认真要过继他儿子,……道:‘即承员外提拔小儿,小子怎敢固执?今晚日回去,与敝房说知。’”;再比如,汉语中仅仅用“鄙”表示自谦的语词就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鄙人/鄙陋/鄙贱:自我谦称;
鄙老:老年人自我谦称;
鄙男: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鄙夫:男子自己的谦称;
鄙臣:臣对君的谦称:
鄙弟:弟对兄的自我谦称。
敝老师:对人谦称自己的老师;
敝年伯:对人谦称自己父亲的同榜登科者;
敝亲:对人谦称自己的亲戚;
敝友:对人谦称自己的朋友;
自谦自贬而尊重他人是我们的祖先认为的礼貌的最低要求,不会自谦自贬的人往往被认为是骄傲自大,这样的人往往忽略自谦的运用而在生活或工作中导致失败。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论韩信惹来杀身之祸:“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由此,自谦的作用可见一斑。
二、汉语自谦语的英语翻译
汉英两种语言在自谦语这一语言现象上的不同表现,给汉英翻译的工作者带来了难题。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达到表意程度的一致,做到语用等值,是这一翻译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来自《红楼梦》和《水浒传》两部名著的翻译版本中的一些实例来分析汉语自谦语在翻译中的得与失。
本文所考察的自谦语翻译以直称自己的自谦语为主,这类自谦语指的是说话人在牵扯到自己时所用的自贬词语,是中国式礼貌最明显的语用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小的”﹑“奴才”﹑“奴家”﹑“弟”﹑“在下”和“晚生”等等。这些自谦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前面三个是为地位较为低下的人或是女性使用的,这是一类;而后面三个是比较有身份或地位的人在与朋友或熟人交流时候使用的,这是第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