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1)
2017-08-06 03:21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分析,认识,学习 【摘要】牢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分析,认识,学习
【摘要】牢固树立教学设计的观念,将活动带进课堂.有效教学首先表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教师.用所有的聪明智慧、高尚的情操来备课.教学后的反思和精心备课同样重要,要善于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英语的高效益。
【正文】英语到底是什么? English is a skill. English is a tool. 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 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能让中国人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和气质。 ——李 阳 那么,我们老师要更容易更彻底的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呢?当然,要把眼光放到课堂上,让英语教学实现高效益。要做到一点,其实有很多事情是要准备的。 1.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现实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面向全体学生,区分层次,加强
辅导。 3.使用好衔接教材,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4.建立科学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如何做到几点呢?我这样想的: 一、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可以拟以故事、小品、漫画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根据教育
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除主观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2.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兴趣:对英语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2)记忆: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遵从记忆规律。(3)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4)评价:主要通过他人评价初步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很在乎他人的评价;自我认识较模糊、片面,但自我意识却不断增强。因此,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法,全身反应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二、全面辅导。 初二上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那么,如何实现分层次呢?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1.要了解材质,也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 2.要分层次教。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学生情况不同情况),注重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次对待,从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 3.多引导,多表扬。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现实生活中有时进时退的情况。在学生退步、失败、重犯过错时,要耐心引导,给学生以爱,帮助学生分析失利、重犯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因素,看到成绩和光明,鼓起勇气,继续奋战。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抓住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进行表扬,并引导学生反骄破满,指明争取更上一层楼的努力方向。三、教材分析 教师对教材要有正确的认识:教材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为方便教师教学而编制的。教材只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个媒介。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更应是教材的建设者。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师要会因学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因发展和变化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 《初中英语预备课程》是与中学的衔接教材,它的内容包括: 字母 人称代词主格及其与be 动词的搭配 数词1-30 名词复数的词尾变化:-s,-es,-ies There be 句型(肯定句,疑问句) 名词性物主代词 Have /has句型 情态动词can,must用法 一般现在时(陈述句、一般/特殊疑问句) 动词变化:-s,-es,-ies 特殊疑问句When/How/Who/Where/What…? 要好好利用这个衔接教材使得小学生到初中生顺利地完全地过渡。在分析了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之后,我又对这套新的《牛津初中英语》作了粗略的分析: 1.遵循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 2.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情景真实,表达地道规范;词汇再现率高,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 3.语法讲解形式新颖活泼,浅显易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习得必要的语法知识。 4.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内容编排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在语言应用中发现语言规律。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