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思维(1)
2017-08-06 02:37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思维(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文章从文化因素的角度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
【摘要】文章从文化因素的角度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通过教学中的实例,表明学好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好它的发音、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同时也要学习和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即这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活动;新思维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偶尔还见有“Tran 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说法,跨文化交际是指那些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是简单的,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它含有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而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正是这种冲突的起源。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这是由于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理解不清造成的。而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渐增长。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因此学好一门
外语不仅意味着掌握好它的发音,词汇和语法,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也就是说理解这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
一、语言与文化的概念及关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文化culture的定义很多,许多
社会学家和
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曾作过统计:自1871~1951年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人类学的鼻祖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中国大学排名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毫无疑问,英语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因特网上快捷便利地交换信息,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网络文化”已经形成。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的建立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或者说,其交际能力应表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应成为在汉语文化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英语学习中对文化背景了解得越充分,越有利于把握英语语言技能。这样就给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要求——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点,词汇及考试技巧,更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即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
跨文化交际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可先从它的研究领域及其时空范围来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涉及交际的整个领域。交际方面的主要差异包括:中西方交际行为方式的主要差异,中西方在处理主要社会关系上的差异,汉英姓名和称谓的异同比较,中西方非言语交际的主要差异,汉英中常见的成语、谚语、俚语、委婉语及禁忌语的对比。在此,笔者想就交际行为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在英语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将中西文化差异灌输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和应试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