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探新课程英语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2017-08-10 06:34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浅探新课程英语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

摘要: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探究,强调创新。这势必向传统的教学预设提出挑战,推动和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本文对新课程英语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传统教学;预设;生成


一、传统教学强调教学预设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教学预设,简单地说就是课前备课,准备上课的方案,让课堂教学能按既定的目标有序而不是无章地进行。
传统的教学预设,主要预设学科知识性目标。因为依传统教学观点,学科的知识性目标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这种刚性的学科知识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对象,而且是考试检测评价的对象,还是学生日后工作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传统的教学预设特别强调学科知识目标的确定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即以教师预设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而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又是接受学习,即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相较其它学科,这在英语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许多人都认为英语学习基本上只是机械地记记背背,只需根据每一课的学科知识目标,反复强化训练即可掌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学强调的只是学习结果,即只强调知识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是相对的。英语的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学预设,势必影响或遏制课堂生成。课堂教学不能死板地按教学预设进行,应当具有弹性空间,应当是开放的、生成的,应当是适合学生学习基础和个性发展的。有课堂生成,才能释放学生的个性,才能生成学生的质疑,才能生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才能生成学生的探究,才能生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但过去我们教师多采取压制的方法,用简单甚至粗暴的方法强制指导,将教学强行纳入自己预设的框架。所以,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预设,过于强调确定性则生成性不足,不利于课堂生成。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新课程三维目标促进课堂生成
新课程要求实现三维目标,不但要求有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要求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在课堂教学的动态中产生、展开和完成的,而课堂教学各种问题的师生、生生互动,必然导致课堂生成。可以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内在地蕴含并促进了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本来是一种普遍现象。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开放系统,不会机械地沿预设的轨道前行。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与预设不一致的情形。这是不以教师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说,无论教师课前怎样考虑得周密,都会有生成的问题出现。课堂生成不仅现在有,过去就有。只要有教学,就有生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改的重要目标,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性。自主学习必然是个性化学习,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必然带来问题的不一样。要求展开学习过程就是要求能够发现个性化的问题症结,并根据各不一样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这种不一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势必带来课堂教学的生成。
在实施课程的三维目标、推进教学的各环节中都可能生成。课堂教学中有知识、技能目标的生成。教师课前虽然根据课程标准预设了一般的知识目标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往往要生成新的切合学生实际的知识目标。
三、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价值选择
并非每一个生成的问题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并非每一个生成的问题都有价值,并非每一个生成的问题都有课堂教学价值。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决定有没有展开讨论的必要。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课堂生成要充分考虑是否对大部分学生有利,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特别要注意不能只盯着那些少数优生。一般而言,优生提出的问题有内涵、有质量。特别是那些自小学英语或有志于报考外语专业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有高度。但这种少数或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课后个别讨论回答。课堂教学不能让几个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左右,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笔者经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请其他同学回答。笔者在讲授高中英语第三册(必修)Unit 10 American Literature 中A Sacrifice for Love时,先让学生通读完整的故事,然后进行此模式的活动。有几个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①In the story, where did the author use “metonymy” and “pun”(借代和双关修辞法)?②Would you recommend this story to others? Why?这些问题都有深度或高度或要用较多的英语句子才能表达出来,或有的词汇很多学生听不懂。对于这类问题,可以让少数几个优秀的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然后再向教师口头或书面汇报。

上一篇:谈情感英语教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