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歌曲《潮州有座广济桥》的译文(3)

2017-08-13 01:30
导读:不了解潮汕历史文化的人(特别是外国人)难以理解。事实上,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译者应尽可能选择贴切的单词。 water buffalo专指水牛,用它更合适。 第五句
不了解潮汕历史文化的人(特别是外国人)难以理解。事实上,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译者应尽可能选择贴切的单词。 “water buffalo”专指水牛,用它更合适。

  第五句歌词“神仙桥上走”中“神仙”译成“superman”,有点离谱。它由词缀super-(表示超过的)和man(人)构成,意思是超人。将“神仙”变成“超人”,浮现在读者眼前的很可能是美国大片《超人》中身着蓝底紧身衣、系着金黄腰带、以美国星条国旗为背景、“唰”地一下声擦肩而过的飞人吧。这很难和传说中广济桥的建桥者——具有浓厚中国神话色彩的“八仙”(the Eight Immortals)——联系到一起。同时广济桥原有的那种神秘、超然的感觉也消失殆尽。直接用“the Eight Immortals”即可。
  同样在第六句歌词“白鹭伴左右”,也有一处翻译不是很精确。把“左右”译成“beside”,有点“硬译”的味道。中文的“左右”是个模糊概念,并非真的就是在过桥人的左边或者右边。既然在原文是个模糊词语,翻译最好还是“模糊”处理,用介词“around”可能会更好些。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第九句歌词“画家来了绘您海市蜃楼”中“画家”的翻译。这里“画家”是个较为明确、具体的概念,对应的应该是“painter”,但译文却使用“artist”(艺术家),把具体概念模糊化,扩大它的外延。所以,无论是模糊概念具体化还是具体概念模糊化,均有可能导致译文不准确。
  接着是原译者对第十句歌词“地上无你 无你天上有”中“天上”的理解。将“天上”译成“in the sky”,实际上是将虚幻、抽象的地点具体化了。英语中指代“天”常用的有sky、heaven和paradise这几个词,但偏偏sky就专指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天空。认为“if we can not find you on the ground you must be in the sky”(回译:如果我们不能在地上找到你,那么你一定是在空中),会让只懂英文的老外看了以为只要他们抬头,就可以看到广济桥。如此大的“误导”作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消除“误解”,只需把物质化的天空“sky”虚幻化,换用“heaven”或“paradise”就可以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最后一处是第十八句歌词“游子归来和你风雨同舟”里面的“游子”。译文用了很长的一个名词短语“Local people coming back from traveling”来阐释这个概念,后半句则简单译成“live in your embrace”,无法传递“风雨同舟”的内在含义。查字典,“游子”指长期在外工作、漂流的人(man travelling in a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 或者the away-from-home people)。但由于这只是一句歌词里面的主语,却用了这么大的空间来解释,未免显得“头重脚轻”。用“Expatriates”(华侨)一笔带过未必不可。另外,“和你风雨同舟”译成“live in your embrace”(直译:活在你的怀抱里)意思似乎与原文相差甚远。“风雨同舟”更接近“同舟共济”(sail in the same boat),意思是在有困难时要互相扶持、度过难关。原文这样说是为了突出游子虽身在海外,却心系故乡潮州,将自己的命运与家乡紧紧相连的爱乡情怀。为了更贴切地传达游子的思乡之情,翻译成“share the ups and downs with you”(与你同起同落)或许会好些。
  
  4 语篇层次
  
  讲到语篇,一般都会涉及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有详尽的介绍。书中指出衔接可以从形式上体现出来,例如使用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连接(lexical cohesion)等共五种方式。连贯更多体现在文体和风格上要尽量和原文靠近。具体到歌词的翻译,若译文唱出来的效果与原文相当,应该说在风格上就和原歌曲连贯了。
  原文歌词讲究押韵,在歌曲韵律上基本上选择了“iu”和“ou”为歌词韵脚。这样即便不用歌手来演唱,单独朗读这首歌,也显得流畅、自然,让人心情愉悦,像吟诵古诗一般。整首诗也因为这两个韵脚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很好的衔接和连贯效果。在这一点上译文就相对逊色多了。通篇译文很难找到押韵的痕迹,(第三行和第四行的译文除外),近乎成为“词将不词”的“无规则游戏”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除了押韵,原创歌词也很讲究句式。排比句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歌词第五句与第六句、第八句与第九句和第十、十一与第二十、二十一句。此外,原歌曲还运用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无你”、“走遍天下”和“接通心灵”,不仅强调广济桥的独一无二的特点,更为巧妙的是,通过重复,加强了对前文的呼应,使整首歌的结构更加紧凑。可惜的是,译文在句式上并没有参考原文模式,而是使用长短句翻译,打乱了原有的对仗美;原有的重复吟唱也变成了淡如白开水的注解,实在可惜。这样的译文别提是否堪“入歌一唱”,有些地方还真是“不堪目睹”啊!
  5 结言

上一篇:浅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的探讨 下一篇:网络英语特点及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