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影视剧,这种集影像、声音于一体的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载体之一,并且在促进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通过欣赏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来学习英语,更成为时下众多的英语爱好者提高英语能力(尤其是听力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影视作品,广大的英语学习者该如何挑选呢?这与影视作品名称的翻译存在很大程度的关系:名字翻译得好或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观众们对这部影视作品的好或恶。因此,研究如何把影视作品名称翻译得既贴切而又传神,具有一定的翻译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希望通过一系列影视作品名称的翻译实例,来归纳总结出以下三种常见的翻译处理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偏商业化的译法。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能有更多的翻译工作者为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和影视作品爱好者翻译出佳作来,进而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和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影视作品名称翻译;直译法;意译法;偏商业化的译法
一:前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输入到中国市场的西方英语影视作品日益增多,然而也有不少内容低级、制作粗糙的影片混入其中,甚至有些不入流的影片以充满噱头或是吸引眼球的名字来欺骗观众,赚取票房。因为观众在挑选影视作品时,大多是从译名上来判断的。因此,这就给中国的翻译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挑战?——该如何将影视作品的名称翻译得既到位又得体,从而让中国的观众欣赏到好的影视作品?
由于影视作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片名的翻译与其它的文本翻译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的是:都要遵循翻译的“信,达,雅”,“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的内容, 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不同的是:片名的翻译有时还要考虑一定的商业目的。事实证明,那些曲解、误解甚至完全主观臆造的翻译则不仅成为影视作品(特别是优秀作品)发行推广的绊脚石,更成为误人子弟的文化垃圾。相反,那些精准而又雅俗共赏的翻译作品就犹如一件件艺术精品,耐人寻味。例如,时下美国正在热映的电视连续剧(Ugly Betty)到中国翻译成《丑女也有出头日》,也正是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和贴近中国观众的非常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