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原文的理解模式及信息处理(1)
2017-08-22 05:45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翻译中原文的理解模式及信息处理(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摘要】文章讨论了翻译原文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本质。从消除歧异、指称
【摘要】文章讨论了翻译原文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本质。从消除歧异、指称赋值及语意充实的角度讨论了显性信息的确定及处理方法;从会话含义的角度阐述隐性信息的确定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关联理论;理解模式;显性信息;隐性信息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翻译的过程首先是对原文理解的过程。任何译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原文,如何理解和处理原文中作者表达的各种信息。有些信息是作者明示表达出来的,而有些信息是要译者结合作者明示表达的显性信息,结合语境推断出来的。换而言之,有些信息是显性信息而有些信息是隐性信息。翻译的过程也是一种译者与原文作者通过原文交流的过程,因此它同样受到语言理解模式和语言理解交流规则的制约。
一、原文的理解模式
(一)语码转化模式
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交流提出了语码转化模式。他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是说话人编码与听话人解码的过程。语码是一整套使信息与符号配对的规则体系,这套规则体系使编码和解码得以顺利进行。语码转换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它未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说话可以有言外之意。它忽视了句子语意表达与言语思想表达的差距。它忽视了语言交流过程中非语言语境因素对言语理解的影响。例如:
Tom is a nice boy.
语码转化模式未能解释为什么此句话有时可以用来表示赞美,有时却可以用来表示讽刺,而有时仅仅表示一种事实陈述。
(二)推理模式
鉴于语码转换模式有明显的缺陷,美国语言学家Paul Grice,Austin,Seale提出了语言交流理解的另一模式推理模式。在推理模式中,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是一种由语言结构所控制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语言结构由语言的语法规则所决定。语言结构只决定语言信息理解的多种可能性。推理模式认为语境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信息理解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推理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引用语境,它阐述了抽象的、确定的、排除语境影响的句子意义与具体的、受到语境影响的言语意义的区别。从而使推理模式比语码转化模式应用范围更广,更有说服力。但它的最大缺点是它未能阐明言语的理解的过程中,听者、读者、译者究竟应该从各种可能语境中具体选择哪一种,以及选择哪一种的具体原因。例如: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The weather is cold today.
综合语境因素,言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有以下多种:
1.表示一种宣告,陈述现实今天天气很冷。
2. 表示一种感叹,感叹今天天气总算冷下来了。
3. 表示一种请求,请求听话人关闭空调或门窗。
4. 表示一种命令,命令听话人多穿一件毛衣。
5. 表示一种抱怨,抱怨今天天气为什么这么冷。
等等以上理解都有可能。但推理模式只提出了言语理解在非语言语境下多种理解的可能性,它未能具体阐述在特定的非语言语境下,听者、读者、译者究竟应该对原文作何理解,以及为什么在特定的非语言语境下应该那么理解。
(三)明示推理模式
鉴于以上两种语言理解模式的缺点,语言学家 Sper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