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思想与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1)
2017-08-23 03:15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语篇教学思想与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传统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表现出某些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传统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表现出某些局限性,原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实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近年来,语篇语言学理论在西方发展迅速,其成果正广泛应用于EFL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并验证了语篇策略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国内的语篇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语篇教学思想在EFL教学中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语篇知识和语篇意识的缺失影响了EFL教学的整体效果。如何吸收语篇语言教学思想的合理成分,有效缓解新课程目标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西方语篇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国内EFL教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英语教学;新课程标准;语篇语言学一、新课程英语教学的语言能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把语言看作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工具和发展智能的手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把语言学习看作是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来建构和发展语言能力,进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把语言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结合,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的综合过程。在方法上,它注重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的过程;在目标上,它侧重言语技能和对真实语言的综合运用[1]。总之,英语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在真实交际语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新课程实验至今已是几个年头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早已为教师所熟悉和认可。然而,课程目标中所提及的“语言能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出这种“语言能力”,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都还有不少的疑惑,这些问题和疑惑不解决,课程目标的实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一)什么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一个常用概念,但对于什么是“语言能力”,它具体指哪些内容,国内
外语言教学界的理解均有分歧[2]。欧美语言学辞书和专著中的“语言能力”(competence)多来自Chomsky转换生成语言学中的linguistic competence,指的是人类天赋的能够理解和生成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这个意义上的 competence 是一种抽象的能力,与EFL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能力”所指并不一致。EFL教学中的“语言能力”更接近于欧美语言学著作中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或者“语言使用的能力”(competence for language use),这种意义上的“语言能力”,除了包含词汇、语法等语言结构知识外,还包含丰富的社会人际内容,如:社会语言能力(social-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规则应用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文体风格应用能力(style),得体性(appropriateness)等等。总的来说,我们觉得Skahan(1995)的“语言能力”概念比较符合我们在EFL教学中所使用的概念,Skahan认为:语言能力既不是competence,也不是 performance,而是把各种能力系统地调动起来用于实际交际活动的能力。简单地说,语言能力就是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理解和和表达的能力,包括能正确理解听到的话语和看到的书面语,能够清楚有效地说出或者写出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语篇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成分语言教学的实践表明:语言知识学习并不能确保学习者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往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
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教学实践中习惯于把语言学习在结构上分成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几个部分,把语言技能的培养分解成听、说、读、写几个侧面,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围绕这几个侧面来展开。这种划分虽不是没有根据,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和过程与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还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介。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依赖于语言知识的系统积累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是必须的:一个是语篇知识和语篇能力,一个是足够量的实践。语篇知识和语篇能力。学习英语多年的中国学生可以说出语音标准、完整流利的“话”,也可以写出拼写正确、用词丰富、句法结构无误的一段“文章”,而这些“话”和“文章”在交际中却有可能让母语为英语的人感到不知所云,这种现象往往与语篇知识和语篇意识的缺失有关。因为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都不过是语言学习中的准备性知识,或称准语用知识(pre-pragmatic knowledge),这些知识还不足以保证语言能力的形成。语言交际不是以词汇或句子形式进行的,词语和句子不是语言交际的现实单位,只有语篇才是语言交际的现实形式。语篇的构成机制不是由词汇知识和句子结构知识所能够解释的;语篇本身有自己的组织运行机制,有关这些机制的知识同样需要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要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足量的实践也不可少。语言技能的实际操练同样需要围绕“意义”进行,也就是说,这些操练活动需要围绕某个交际目的,需要一个宏观监控者(monitor),这个监控者就是语篇意识(text consciousness)。比如,让学习者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时,说话者需要事先了解:跟谁说(relation),什么时候说和在哪儿说(setting),说话的目的(purpose)以及怎么说(style)等;这些事项的了解需要有相应的语篇知识储备;有了这些储备,口语表达的训练才能在语篇意识的监控下实现“真实”和“交际性”。(三)语篇意识的缺失制约着语言能力的培养语篇因素在国内的语言教学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欧美的语言教学中,语篇语言学早已进入了大学的课堂;而在中国,许多语言学“圈内人士”对语篇语言学的发展也不甚了解,语篇教学受到冷落也就不足为怪了。虽然近期国内英语教学的观念有所改进,但由于传统影响的惯性还很大,日常语言教学中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构轻功能、重形式轻意义的做法在还相当普遍。“很多有经验的语言教学者不知道如何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会创造和理解自然语言,这多半是由于他们对语篇语言学家通过调查研究所获得的理论观点不够了解,例如,句子以上的篇章是如何建构的。”。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过时,对语言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少有接触,更无系统了解,应用就无从谈起了。语篇意识的缺失会给英语教学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McCarthy 和 Carter(1994)认为:由于传统的句子语法的语言描写不能反映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所以传统的基于句子语法的语言教学模式也不能真正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基于句子语法的语言知识并不能真正满足语言教学的需要。仅凭借丰富的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英语教师很难胜任英语教学的任务。 结果只能是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不系统、不完整,对所学语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利于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使用语言获取信息,不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最终无法有效实现EFL教学的课程目标。二、语篇语言学及其理论优势(一)语篇与语篇语言学语篇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口语或书面语中的语篇各个部分的组织规则及其相互关系。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语篇与单词和句子是不同性质的成分:词汇和句子是语言的结构单位,语篇是语言使用中的单位。语篇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单句,一个复句,一个句群,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作品。语篇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语篇构成和理解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大致可以分为语篇信息功能的体现、人际功能、概念功能等层次。此外,语篇语言学也关心指称性、语境、语用等方面的研究。语篇语言学近期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是与EFL教学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个方面,是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下面的简表是衔接手段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