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相关CCK系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2)
2013-07-05 01:01
导读:2.3 PD相关CCKB受体基因多态性 候选基因研究策略仍是近年较为流行的手段,以下作一简述,当然不一致的意见较多。越来越多的动物试验发现焦虑障碍病理
2.3 PD相关CCKB受体基因多态性 候选基因研究策略仍是近年较为流行的手段,以下作一简述,当然不一致的意见较多。越来越多的动物试验发现焦虑障碍病理生理机制中包含着CCK的调节作用,在临床研究中也进一步证实CCK有诱导惊恐发作的作用,抗焦虑剂能缓解发作;因此推测可能与表达CCK基因变化有关。这驱使了越来越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PD的遗传多态性发病机理。
根据早期发现大脑皮层CCK多肽和CCKmRNA水平降低,Zachrisson等[4]运用原位杂交检测了大脑皮层Brodmann10区编码两种CCKB受体同源体mRNA变异,结果发现大脑皮质外层(ⅡⅢ)编码CCKB受体mRNA碱基序列长度减少51%,而大脑皮质中相应的同源体在外层减少65%,内层减少(ⅣⅥ)62%;由此进一步证明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CCK能神经传递假说。KennedyJL等[5]研究未发现CCK和CCKA受体基因与PD相关,而对CCKB受体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分析发现位于5′调节区(CT)n微卫星在PD患者中有高度多态性,因此他认为CCKB受体基因变异在PD的神经生物学发生上有重要作用。
Kato等[6]曾检测了CCKB受体基因的两个突变(2491C/A,位于45外显子之间一个内含子多态性;1550G/A,Val125ILe,位于细胞外第二外显子箕形纹一个反义突变)结果没有发现此突变在PD患者有病理生理意义。YamadaCK[7]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对PD的4个已证实CCKBR基因的多态位点研究,其中包括两个新的碱基置换突变位点(3263G/C,3264A/G)没有发现与PD有相关性。Hamilton SP[8]研究编码CCK和CCKB受体基因多态性,运用PCR和荧光偏振探测仪分别检测CCKB受体的多态微卫星遗传标记以及CCK启动区的SNP,连锁分析两者均没有显著性,运用传递不平衡TDT(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和单体相对风险HRR(halotyprelativerisk)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样没有相关性。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因为CCK4可以诱发人类惊恐发作,而CCK8则对精神分裂症有治疗作用;日本学者HattoriE[9]研究了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