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情景下任务结构与价值取向的效用特征转换(2)
2013-07-10 01:01
导读:位置,决定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假设1:由于决策者对任务的认识,决策者的合作行为受到任务结构的影响,在后手两难中问题中决策者要比在先手两
位置,决定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假设1:由于决策者对任务的认识,决策者的合作行为受到任务结构的影响,在后手两难中问题中决策者要比在先手两难中更加容易出现合作行为。
1.2 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决策者在面对着这种对策矩阵的时候,影响决策者行为的并不是原始的矩阵,而是决策者的效用矩阵,正如风险对策中的效用函数一样,不同的个体对自己与他人的(得益/损失)赋予了不同的权重,这些不同的双重可以充分地反映决策者的价值取向。近来的研究表明,在情景中测量到的价值取向在许多时候还是相当稳定的,并且社会价值取向的测量也同样具有生态效度,在现实情景中亦是可用的[4]。
在Kuhlman和Marshello[3]的经典研究发现,对策情景中的主要利益可以分为4种:他人利益、共同利益、自己利益、相对利益。个体价值取向也可以相应地分成为4类:(1)利他型:使他人的利益最大化;(2)合作型:使共同的利益最大化;(3)个人型: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4)竞争型:使自己与他人的利益的差距最大化。他们认为,合作型、竞争型与个人型是三种主要的个体价值取向,利他型取向虽然存在,却是少量的与不稳定的[3]。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集中于3种主要的价值取向:合作型、竞争型与个人型。
当不同价值类型的决策者面临着同样决策矩阵的时候,他的效用矩阵就会如同表2所示,发生转换,在3种不同取向的决策者当中,对于合作型的决策者,不论对手出X还是Y,他都取向于出A;对于个体取向的决策者,不论对手出X还是Y,他都取向于出B;对于竞争取向的决策者,不论对手出X还是Y,他都取向于出B。由此,我们推论:
表2 决策者的效用矩阵转换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附图
假设2:群体的合作行为受到个体价值取向的影响,由于受效用矩阵转换的影响,合作型的被试会进行更加多的合作,其次才是个人型的被试与竞争型的被试。从总体上来说,竞争型的被试会导致最少合作。
1.3 任务结构、价值取向存在的交互作用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对这些交互作用做进一步的检验,并且就这些交互作用对决策者的效用矩阵的转换作一定的讨论。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决策者面临着不同的决策任务,由于决策者效用转换不一样,对于先手两难、后手两难任务,决策者会根据自己效用的产生几种最佳偏好。由于具体的对策情景中的变化,个体的判断相应也会有所变化,但是对于个体取向与竞争取向的被试,这些偏好是基本稳定的。根据在前段中关于效用转换的分析我们认为,不论对于先手两难还是后手两难,三种类型的决策者都会做出一致的判断,因此,我们推断:
假设3:任务结构、价值取向的交互作用造成的对任务对策矩阵的转换对决策者最后的合作行为有影响,但在本研究中不会显示出交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社会两难问题作为任务背景,研究个体价值取向对群体合作的行为的影响,为个体选拔与合作行为的诱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