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两难情景下任务结构与价值取向的效用特征转换

2013-07-10 01:01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两难情景下任务结构与价值取向的效用特征转换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提要】实验采用两难对策任务的情景模拟,研究决策者在
【内容提要】实验采用两难对策任务的情景模拟,研究决策者在群体决策情景当中的效用特征转换。62名被试参加了实验。研究发现,任务结构与个体价值取向都是影响决策效用特征转换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效用特征的转换有稳定关系存在,以此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计算机团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 题】研究报告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工作方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工作团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多年来,群体合作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与群体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计算机工作条件的出现,使得这个传统命题又增加了新的色彩。如何实现电子条件下多个成员之间的协调,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已经成为研究的前沿课题。
  如何使人们都采取合作行为,达到群体利益最大化是群体任务研究的焦点[1]。研究发现,任务结构、群体规模、成员之间的沟通、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道德标准、个体价值取向、对策策略、任务目标、框架效应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群体合作行为[2~6]。
  在群体任务的情景下,决策者的行为是与他所掌握的信息和决策者个人的价值判断紧密相联的。Simon所说的价值要素,在决策者的信息加工的范围之内,是与决策者的目标紧密相联系的[7];而当决策者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时候,决策者的价值要素更多是判断成分。总之,价值是有取向性的判断,是引导决策者进一步行动的依据。心理学家对个人价值研究得最多的是个体一群体取向[8]。
  根据以往研究,我们发现,决策的任务目标、决策者本身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到决策者在具体的任务情景下的行动。Kelly与Thibaut[9]提出,决策者通常是把决策任务情景通过一系列的转换,考虑任务结果对自身目标的作用,把任务矩阵转换成为一个决策效用矩阵,通过这个矩阵,最后决定下一步应当采取的行为。所以我们把研究的焦点聚集在任务特征与个人的价值判断两个方面。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1 任务结构与目标
  群体的决策任务应当具有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群体任务绩效要通过多方的行动决定。同时,群体的任务是要能够通过一定的效率指标来衡量群体决策的效果。根据这两点,我们选择两难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任务。
  经典的两难问题的对策情景如表1所示。如果变化对策矩阵中的结果数值,我们根据两难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可以发现两种主要的结构类型。在第一种情况中,事先提出对策的一方总是处在被动位置,对方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报复,提高自己收益,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后手两难;在第二种情况中,先提出对策的一方总是处在主动位置,决定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对方的选择范围更小,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先手两难。可以看到,在后手两难问题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要比在先手两难中的冲突大,所以,这个结构的特点将引起决策行为的变化。我们的假设如下:
    表1 两难问题的结构
结构矩阵              任务结构特点
例子           1.后手两难任务
             ◇ 方案(BY)是一个均衡的方案解决
    X    Y      点,在这个点双方的利益都不会是这
A   3,3   1,4      4个值中最小的,X[,2]的利益对双方都
B   4,1   2,2      是有保证的。
             ◇ 事先提出对策的一方总是处在被动
               位置,对方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
               报复。
例子           2.先手两难任务
    X    Y    ◇ 这个矩阵中是AX与BY都不是均衡
A   3,3   2,4      点,对策者都可以变化对策,提高自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B   4,2   1,1      己的利益。
              ◇ 事先提出对策的一方总是处在主动
上一篇: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功效与原理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