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与无公害畜禽产品论文(2)
2014-10-05 01:57
导读:在无公害畜禽产品养殖过程,水是重要的微生物传染源。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空气、动物及人的排泄物、工厂废水、生活污水等。水中菌类比
在无公害畜禽产品养殖过程,水是重要的微生物传染源。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空气、动物及人的排泄物、工厂废水、生活污水等。水中菌类比较复杂,既有普通微生物,又有病原微生物;既有细菌、真菌、螺旋体,也有病毒。已知经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钩端螺旋体、脊髓灰质炎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见饲料饮水不卫生极易对畜禽生产造成污染。
(3) 畜禽宰杀前所患疾病的污染[4] 对畜禽危害最为严重的有以下3种:宰杀前感染了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到目前已知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中,至少有160种可以自然传给人。我国发生的布氏杆菌病、血吸虫病、旋毛虫病、猪肉绦虫病、弓形虫病、结核病、狂犬病的流行,在某些地区还是比较严重的;宰杀前感染了动物固有的传染病,如常见的猪瘟、梭菌病、鸡新城疫、兔瘟、副结核、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这些疾病虽不感染人,但由于病原体在体内的活动和病理分解,使畜禽体内蓄积某些毒素,使正常存在于人体的微生物发生继发感染,引起食物中毒或感染;宰杀前感染了某些微生物。畜禽体内的正常菌群可因各种原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组织内,从而对畜禽产品的安全性构成一定威胁。
(4) 兽药和添加剂的残留污染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不正当的应用药物,如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不符合用药指标,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残留时间,增加药物残留浓度。如滥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不仅导致耐药性的增高,也会导致人食入后过敏;以未经批准的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或饲料添加剂的含量严重超标。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使用和有机砷制剂的超量使用都会造成无公害畜禽产品的污染;屠宰前用药掩饰临床症状,以逃避宰前检查。不仅造成药品残留过多,还可能使许多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广泛传播;饲料生产设备受到污染或用盛放过某些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容器贮存饲料;接触厩舍粪尿池中的含有抗生素药物的废水或排放的污水,猪常发生;随着激素类药物在畜禽生产的促进作用被发现,激素已作为同化剂用于畜禽业生产,以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激素的滥用也会对无公害畜禽产品造成污染。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1.2 无公害畜禽产品初加工中的危害分析:
(1) 初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现在许多初加工企业,规模小,基础建设落后,工业流程不合理,不符合国家标准。所用材料消毒不严格,常会带有大量微生物。对宰前检验把关不严,对宰前畜禽的处理方式不当,也会造成无公害畜禽产品的污染。例如生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就会发生应激综合症,宰后发生PSE肉(苍白、松软、脱水)或DFD肉(灰暗、僵硬、干燥)[6]。还有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不良,消毒措施不完善,同样会造成无公害畜禽产品的污染,称为二次污染。
(2) 贮存运输中的污染 在畜禽屠宰后的产品安全贮运方面,除低温保鲜措施以外,目前大多在保鲜过程中采用杀菌剂、防腐剂等,这些物质的使用常会引起无公害畜禽产品的污染,产品存贮的仓库,清洁卫生不良,新鲜产品与过期产品的混放,通风防潮设备管理不当,都可能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运输时所用的车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车内存放有化学物品,销售时包装所用材料不符合国家规定,都会造成污染。
(3) 无公害畜禽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7] 由于畜禽养殖和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包括畜禽粪便、畜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清洗场地器具产生的污水及恶臭易对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地表水,破坏水生态平衡,甚至影响饮用水源及人类健康;粪便恶臭的污染,使畜禽抗病力生产力降低。
3.2 针对各关键控制点的预防措施
3.2.1 在畜禽养殖中的预防措施:
(1) 选择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确保生态环境优良 包括基地大气、土壤质量均应符合标准,必须远离工业区并确定无地球生化病和传染病,避免可能的污染。场舍要保持干燥、洁净通风、温湿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