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表 2 各类产区的牛群结构
类别
项 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存栏
肉牛总数 / (万头)
增加头数 / (万头)
增幅 / ( % )
9644.5
9955.0
310.5
3.2
10137.1
182.0
1.8
出栏
肉牛 / (万头)
增加头数 / (万头)
增幅 / ( % )
3361.4
3685.4
324.0
9.6
3851.1
165.7
4.5
产肉
牛肉总产 / (万 t )
增产 / (万 t )
增幅 / ( % )
584.6
630.4
45.8
7.8
675.9
45.5
7.2
头均
产肉量 / ( kg )
增产 / ( kg )
增幅 / ( % )
132.8
134.0
1.2
0.9
134.7
0.7
0.5
表3 各类产区牛肉生产指标对比
类别
项 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存栏
肉牛总数 / (万头)
增加头数 / (万头)
增幅 / ( % )
9644.5
9955.0
310.5
3.2
10137.1
182.0
1.8
出栏
肉牛 / (万头)
增加头数 / (万头)
增幅 / ( % )
3361.4
3685.4
324.0
9.6
3851.1
165.7
4.5
产肉
牛肉总产 / (万 t )
增产 / (万 t )
增幅 / ( % )
584.6
630.4
45.8
7.8
675.9
45.5
7.2
头均
产肉量 / ( kg )
增产 / ( kg )
增幅 / ( % )
132.8
134.0
1.2
0.9
134.7
0.7
0.5
当年生的犊牛在幼龄遭宰杀,使当年存栏仔畜数比实际的低,因此算出的(存栏)产仔率比实际产仔率低,各地分析当地繁殖成活率时要注意。
出售牛数有重复登记,产肉量被此数平均,得出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胴体重。与全世界牛的胴体重平均为 202 kg 相比较, 2004 年我国出栏牛平均每头产肉 134.6 kg ,在除数被扩大(多大程度不清)的基础上,加上真正达到满膘而屠宰的不很多,及上述幼龄宰杀,使我国肉牛胴体量偏低,是肉牛生产上一大损失。
3 强势肉牛区的挑战指标
按肉牛存栏总数、可繁母牛总数、存栏仔畜数(表 2 )比较,华北区都居首位,出栏总头数和牛肉产量也居首位。从生产效率看,出栏牛平均产肉 152 kg ,也居首位。而可繁母牛比例为 46.1% ,为全国第三位,母牛产仔率为 67.6% ,居第二位。与 10 年前华北肉牛带兴起时各项指标居首位的情况相比,出现了部分指标滞后现象。问题在哪里?从该区 5 省的情况分析,河北省可繁母牛比例只占 39.1% ,退后到西南区母牛比例 39.3% 之后。其实河北在上世纪 90 年代,可繁母牛比例也只在 40% ;近年河北从外省移地育肥牛头数迅速增加,使 2004 年出栏牛头均产肉达 148.6 kg 的较高水平,而不是主要靠提高母牛比例,譬如河北环京的某些县市牛存栏母牛不上万头,而出栏 20 余万头,即属于这类经营方式。
提高胴体产肉量。我国肉牛胴体产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67.0% ,要提高 33% ,全国牛肉产量可达到 1 千万 t 。这个指标的提高,要靠提高育肥牛体重,如 550 kg 以上。而育肥期延长,使存栏牛头数增加,每头存栏牛的牛肉产量指标会略有下降。与美国肉牛胴重平均达 327 kg 和存栏牛平均产肉 124 kg 相比,我国仅为 134.6 kg 和 40.4 kg ,确实存在很大差距。而华北肉牛带,这两指标分别为 152 kg 和 91.8 kg ,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表3)。表明是在改变传统养黄牛为养肉牛的道路上取得的进步。从长远看,吸收禽流感对养禽冲击的情况各畜牧部门都在建立 “可追溯体系”;从居民安全出发大城市会禁止无源可溯的畜禽进口。移地育肥,尤其是千里以外的移地,将是忌讳之举,在经济和防疫角度上也都是弊大于利。因为这不是现代肉牛业所追求的。华北区在整体上提高产仔率、存栏牛和存栏母牛产肉量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但近年来过于依靠长途的移地育肥轻视母牛带犊体系建设,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