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静脉、喷雾三联疗法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0例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口服蒲地兰、多种维生素,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静点炎琥宁三联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静点利巴韦林、维生素C及抗生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全部消失时间上均较对照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多种维生素、蒲地兰、利巴韦林气雾剂、炎琥宁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双黄连、利巴韦林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疗法。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炎琥宁 利巴韦林 蒲地兰 多种维生素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系柯萨奇 A组病毒所致,经飞沫或接触传播,可散发或流行,夏秋季多发,好发于6月-6岁的儿童,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治疗上以抗病毒、补液对症治疗为主,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本文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月门诊就诊疱疹性咽峡炎100例,现将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观察或住院的7月~7岁按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确诊的疱疹性咽峡炎门诊患儿100例,100例患儿均有发热及咽峡部疱疹,体温37.5-40.2℃不等,入选病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50例, 对照组50例, 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及症状体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1)。具有可比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给予静点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利巴韦林10~15mg/(kg·d)分二次加入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程3~5天。口服维生素C、双黄连,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首日第1小时喷4次,以后每小时喷一次(睡眠时停用),每次2揿,第2日开始每天喷4次,每次2揿,用3~5天。治疗组予以口服蒲地兰及多种维生素,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疗法同前),静点炎琥宁冻干粉针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3~5d。蒲地兰消炎口服液5-10ml/次,一日3次。白细胞过高者口服头孢类抗生素。两组体温超过38.5℃,物理降温无效者,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
疗效评定
以用药后体温下降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症状全部消失时间为客观指标。显效:体温正常,不反复,症状消失、疱疹消失。有效:体温正常,不反复,症状好转,疱疹大部分消失。无效:体温不降或升高,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在用药后体温下降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症状全部消失时间及总病程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疗效更好。
2.毒副作用
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经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后,均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儿童普遍易感,幼儿园孩子之间接触密切通过呼吸道传播更易引起交叉感染。根据患儿发热、流涎、咽痛、拒食及咽峡部疱疹,诊断不难,目前本病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既往的治疗常采用抗生素加抗病毒疗法,但疗效差,且有导致菌群失调而加重病情的可能。我院近年应用炎琥宁、蒲地兰、利巴韦林喷雾剂辅以多种维生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炎琥宁注射剂是以穿心莲为原料提取的,其主要成份为穿心莲内酯,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能力,病毒灭活实验表明本品对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双重功效,安全有效。利巴韦林口服或静脉给药后,药物主要集中于红细胞内,半衰期长达40d,而达到呼吸道表面浓度很低,且全身用药对血液及肝功能有不良影响。而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则70%的药物直接分布在呼吸道表面,直接达口咽、鼻咽等部位,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抑制和杀灭病毒疗效更佳。雾化吸入药物半衰期短,仅为2h,且用量小,明显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用前将气雾剂摇匀,用后不应立即饮水或进食,尽可能延长药物在咽峡部的停留时间。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