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取样品粗粉0.4 g,置小烧杯中,冷水浸提12 h,滤过,取滤液2 mL,置试管中,加入5滴茚三酮试液[3],沸水浴10 min,溶液颜色无变化。
5 讨论
5.1 显微鉴定中在母草茎的横切面中皮层有明显的通气组织,并形成大型气腔,而泥花草的皮层中则没有通气组织,这可能与母草多生长在离水较近的地方,而泥花草多为旱生有一定关系。母草在4个棱脊处均有纤维束存在,而泥花草则有6个纤维束存在,提示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5.2 《广东植物志》中对母草和泥花草的性状描述为:“整个植株均无毛[2]。”但本实验发现泥花草的茎和叶的表皮均有非腺毛,组成非腺毛的细胞多为1个,且分布较少。
5.3 理化鉴别试验方法是参照《中国药典》[3]和《全国中草药汇编》[1]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两种植物中均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氨基酸试验为阴性,与文献[4]中的记载有出入,尚需进一步验证。针对黄酮类、蒽醌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0-271.
[2] 陈封怀.广东植物志(第四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385-390.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版社,2005:771.
[4] 赵国平,戴慎,陈仁寿,等.中药大辞典(上册)[M].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092-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