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的思考
2015-07-10 01:05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关于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的思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医药,在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昌
摘要: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医药,在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防治许多慢性疾病中具有目前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药制剂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5%,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成分不清,致使无法对中药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二是目前在市场上生产、销售的中药品种虽多,但多数品种没有自身的作用特点,致使临床医生无法进行正确选择。三是临床前研究结果与临床疗效相差甚远。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固然与目前的检测技术有关,也与目前没有合适的符合中医药理论的疾病(或证候)动物模型有关;以及进行中药药效学评价相关手段、检测技术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从事中药药效学评价的科研人员素质偏低、研究方案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密切相关。为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加强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密切配合,尽快突破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难关,为中药药效学评价提供可靠的研究对象;加强相关平台建设,为系统阐述中药有效性的相关机制提供保障;加强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中药药效学设计方案水平,凸现中药疗效特色,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中药新药;药效学;评价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在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防治许多慢性疾病中具有目前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药制剂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5%,其根本原因与目前中药新药质量标准低下有关(目前多数中药的质量控制指标与其有效性脱节,也与其安全性失耦联),也与目前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技术含量不高密切相关。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 中成药广泛用于临床,但缺乏指导其合理使用的实验依据
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这种定义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中成药只限于中医院的中医师,而西医师就不能使用中药,但这种现象并不是真实的。近年来,中成药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而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随着国家对中成药开发的投入加大,中成药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有人统计发现中成药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使用比例约为12%~14%,这个比例仅次于西药抗生素的用药比例[1],提示,中成药并非只是中医院的中医师在使用,许多西医医生也在大量地使用中成药。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中成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分别按15.92%,16.56%,14.89%递增),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医院的用药总量的比例却在逐年递减(2003年14.7%,13.12%,12.05%,11.59%)[1],可以看出,尽管我国是传统医药的大国,其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却是非常有限的,还不及西药一个品种的(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尽管中医院的构成比例较大,但是其使用总量有限,所以中医药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人们会惊讶地发现许多医生或患者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中成药。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就是明证,诸如药证不符,随意配伍用药,特别是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2]。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固然与临床医生的素质有关,更与中成药生产厂商在其产品
说明书中所提供的信息有限明显相关。多数中药说明书未能完全列出处方的全部药材,更不用说主要成分了[3],有近半数的中药说明书没有描述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或对药理作用的叙述过于简单;仅极少数药物注明了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注明不良反应[4]。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没有必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指导的情况下,医生是无法合理使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防治的。
2 中药药效学评价在中药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及地位
药物是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至于用于何种疾病的防治、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则是临床前药效评价应该提供的信息,是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药效学是研究药物的生化、生理效应及机制以及剂量和效应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确定新药预期用于临床防、诊、治目的药效;确定新药的作用强度;阐明新药的作用部位和机制;发现预期用于临床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