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3)
2015-06-12 02:05
导读:3、金融商品价格杠杆作用。在WTO金融服务协议规则的指导下,金融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透明度会提高,金融商品的价格将更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和企业
3、金融商品价格杠杆作用。在WTO金融服务协议规则的指导下,金融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透明度会提高,金融商品的价格将更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和企业经营业绩,从而更好地起到引导金融商品消费者的消费及投资行为的作用。
4、与相关产业关系。加入WTO对我国各产业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使金融业与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金融企业如何适应各产业新的发展,也将成为新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5、人才争夺更为激烈。人世后金融服务业的人才争夺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外资金融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实力雄厚,有较健全的激励机制,会吸引走中资金融企业中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以及高校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同时还会带走一批优良客户,对我国金融业造成的冲击不可低估。
6、按WTO规则要求,成员国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在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的同时,对方也对我国开放其市场。进入中国市场的金融服务企业大多为世界500强企业,它们实力强、经营范围广、营销经验丰富、经营手段先进、抗风险能力强,中资企业由于长期只在国内经营,缺乏国际市场营销经验,抗风险能力弱,多数企业暂时难以走出国门平等地享受他国提供的优惠待遇。因此,金融活动的开展和金融企业的竞争仍将更多地在中国本土上进行。
(三)我国金融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加大金融营销力度
首先,实施营销对象的全方位战略,走社会化、国际化之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批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自营出口企业和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集团、行业集团纷纷兴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优胜劣汰机制初步形成,这都给金融企业调整客户结构,选择新的效益增长点提供了条件。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应当受行业分工的限制,应当走出以企业规模和性质作为金融机构支持与否的误区,确立只要有较好的经营效益、顺畅的资金周转即可支持的经营观念。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金融营销的目标。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其次,从简单的资金融通到全面开展“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洲工业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营销实践。该理论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与客户、竞争者、政府机构等一系列营销对象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金融机构应该努力探索营销理论和实务,加快向商业化转变的步伐,在制定每一项制度、办法和安排每一项工作时,综合分析管理和服务这两个方面的利弊得失,树立为客户终身服务的思想。在充分考虑到金融
企业管理的同时,尽可能把简便留给客户、把麻烦留给自己。
2、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金融创新是指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改变金融体系基本要素的搭配和组合而提供新的金融功能的过程。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制胜之道,发展之所在。近年来,我国金融企业在业务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模仿创新多,主动创新少,并且创新成本较高,利润率低。针对以上情况,我国金融企业的金融创新战略,应从以传统业务为基础的金融创新,转向以经营环境相吻合的业务开发:(1)分清金融层次,抓住以核心产品作为创新的重点金融产品;(2)密切注视金融产品之间相关联的特点;(3)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的需求,开展金融创新,对金融产品实施开发。
3、加大科技含量投入
新世纪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来自非金融业、国内与国外、网上业务与网下业务的多方面挑战,必须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持续创新以避免非中介化和机构同质化,改变竞争策略,加快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化建设,为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