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下的图书发行物流信息管理规划(3)
2015-12-03 01:15
导读:1.2图书物流配送模式现状 图书发行的物流模式主要有两种:传统流通模式和现代物流配送模式。 1.2.1传统的流通模式 可以分为出版社的自产自销模式和批
1.2图书物流配送模式现状
图书发行的物流模式主要有两种:传统流通模式和现代物流配送模式。
1.2.1传统的流通模式
可以分为出版社的自产自销模式和批发零售模式。自产自销模式,也称为自营物流[3],一般适用于小型的业务量不高的出版企业,核心业务不突出,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或高校自主出版部门的图书出版;批发零售模式,这种物流模式层级很多,总经销、一级代理、二级代理……,在信息传递速度不高的情况下,这种物流模式统治着整个流通业,但其最大的劣势是层级繁多不能及时快速地反应和传递读者与出版商之间的沟通信息,物流速度缓慢,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1.2.2现代物流配送模式
主要由两种理论形成的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向纵深发展的专业化的外包物流,也称第三方物流;二是向横向扩张的体现协同理念的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采用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而使自身的企业集中资源和能力用于核心业务上。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物流一体化则表现为从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配送、服务都表现为整体化、系统化,整合优化物流系统,站在全局的角度,找出存在“二律背反”关系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之间的均衡点。
2图书发行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图书发行物流的渠道和模式分析,从价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图书出版物流的价值链为:编辑、出版、发行、中盘管理、销售和客户服务。所谓中盘,是指连接上游出版商和下游批发、零售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体系,能够提供分销服务和分拨服务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图书物流问题主要表现在中盘管理上,存在渠道混乱、资源分散、过度竞争以及缺乏使客户满意的现代物流意识,其结果必然导致需求与供给脱节、库存数量不合理、物流作业表现较差、图书退货现象较为严重。具体问题表现在两个层面: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1图书物流业务流程的科学性问题
2.1.1物流标准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
首先宏观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贸易壁垒严重,产业集中度低,抑制了图书物流的规模;其次在没有统一规划的基础下,图书销售网络布局不合理,形成过度竞争,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4]。另外对整体行业标准化起步晚,使其目前表现得标准化程度不高,“一号多书”的现象使得整个行业的标准不能推行,而导致行业行为的混乱,国家规定条形码的信息不惟一对应于书本信息,在图书物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重复编内码;物流信息交换格式不统一,要进行重复录入信息;物流器具的材质、规格不统一,在进货验货时都需要更换托盘、周转箱等。物流系统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自动化技术如自动引导车、自动分拣流水线、射频技术、立体仓库普及率不高,大部分还需要手工操作[5]。
2.1.2物流系统信息孤立,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
图书物流中盘管理的混乱迫使图书发行商全面考虑建设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过程中的信息有效的传递和沟通,利用信息的高效流转来带动整个物流过程的高效运转。然而现存的物流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的,仓储系统、运输系统、营销系统、客服系统等分别各自处理各自的业务。然而这些业务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的不畅通使得系统中所收集到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在实现“5R”(Right information, Right way, Right time, Right place, Right channel),信息延迟、信息孤岛、信息黑洞等广泛存在,这些孤立信息的价值不能得以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使得物流操作层中的有价值的信息不能传递到管理层和决策层来指导决策,继而来实现运作的改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2图书物流营销结果有效性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图书发行物流除了物流业务流程方面的物流标准化、效率和物流信息利用率等问题以外,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如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让客户满意的物流意识,物流服务反馈等一直影响着现代图书物流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