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意识与营销沟通(3)
2016-02-23 01:16
导读:小小的放纵 作为家庭中的bread earner,传统女性的角色没有从她们的肩上卸去由男性分担下来,女性不得不背负双重责任生活。男性通过吸烟、喝酒来排解
小小的放纵
作为家庭中的bread earner,传统女性的角色没有从她们的肩上卸去由男性分担下来,女性不得不背负双重责任生活。男性通过吸烟、喝酒来排解其紧张和焦虑,通过运动竞技来转移心情;女性通过购物、装扮自己得到某种程度的宣泄,找出种种方法以及负担得起的奢侈品犒劳自己,为自己的心理需求提供了一个正常的“出口”,使她们受到压抑的“心理冲动”得到某种缓解。因此,女性的消费不像营销专家所预测的那样遵从常见的购物模式,她们不时超越现实的轨迹,有时她们会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彻底推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的研究表明,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的偏好主要是由财富增量而非总量决定的。比如一个人加薪时他可能不会在乎什么,但如果要减薪问题就来了。职业女性、女企业家、女
政治家、女管理者明显增加,女性对未来经济发展存乐观心态,消费上偶尔“放纵”使女性感到存在的价值,不再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针对现代女性行为特征的营销沟通策略
将性别意识纳入女性消费品的营销沟通中,强化社会性别意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性别敏感和自觉,有利于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并激发女性的内在热情和创造精神,消除压迫,女性与男性平等相处,使一向受到漠视的性别发展和女性价值得到凸现,让女性在消费空间能够自由地抒发自己。了解女性新的心理征候,营销沟通就应适时地对发展中的社会性别作出反应:
关注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行为规范和特征,不以女性生理性别作为评判女性价值的唯一标准。
改变“女人的名字是弱者”的观念,男性不必通过保护女性来展示自己的力量、证明自己的存在,女性也不做矫枉过正式的、虐待式的女权表演。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不用男性关于美的评价标准左右流行的趋势,体会女性从“为悦己者容”到“为悦己容“的转变,女性的美不等于性吸引。
真实体现现代社会男女双方共同分担责任和义务,从而展现一种新的性别意识,而不是被曲解、被扭曲。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男性作为好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玩耍,和孩子一起快乐地刷牙,挽起袖子与妻子一道刷锅洗碗。
女性的性别角色多重化。女性已逐渐从“家庭保姆”的樊篱中走了出来,活跃在曾经只属于男性的领域,在社会上担任各种角色,广告中男女两性的形象也应是多重的,性别角色多元化。如,女性也可以是先进科技产品的代言人,男性也可以是儿童用品的形象大使。
性别意识与广告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不只是与广告商的矛盾,广告只是表象,实质是与落后的社会性别观念的矛盾。今年是全国妇联“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年”,“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自然人口相等的男女两性待遇平等,已不仅是消费品营销沟通的需要,而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翠微,林王月.女性用品广告文案的套语分析.载《应用写作》,2004
2.唐娅辉.性别意识与妇女地位.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
3.两百高层决策者受问“男女平等”.载《南方周末》,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