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4)
2016-06-09 01:01
导读:(一)政府策略 1.加大处罚力度与强化贸易执法。20多年来,我国颁布了4部环保法律、8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律、20多项环保法规和310多项标准,基本形成
(一)政府策略
1.加大处罚力度与强化贸易执法。20多年来,我国颁布了4部环保法律、8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律、20多项环保法规和310多项标准,基本形成了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组成的环保法规体系。虽然已制定了一些环保法规标准,但与目前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仍是不相适应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处罚力度不够。在征收超标排污费上,收费标准远远低于治理费用,形成排污收费与成本倒挂,企业排污比不排污成本还要低,实际上是用经济手段诱导企业排污,而不是从根本上促其治理。因此一些企业宁愿被环保部门罚款,也不愿意购买治污设备自己治污,结果是生产继续,污染也继续。还有就是地方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对企业排污听之任之,国家的环保法规行同虚设。因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加大处罚力度与强化贸易执法。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人民的物质生活尚不富裕,广大群众对环境价值缺乏理解和认识。需要对全民进行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普及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环境质量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同时在我国消费者中普及绿色观念,引导绿色消费,在国内形成绿色消费主流,为我国的绿色产业发展开拓空间。随着公众意识的增强,环境科技水平的提高,将使环境保护措施逐步得到改进和发展,近而导致企业环保环境管理发生转变。
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在对外经济贸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上,特别要在国家环保公约和环境标准等法规上做工作,使得各级经贸工作者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现实意义,特别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把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从而在经营活动中协调环境目标与效益目标,自觉、自动地采取环保措施。为了彻底消除污染,并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环保竞争力,必须使企业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环境管理新思想,从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到废物的回收、再利用,每个阶段都考虑环保问题即进行一种全过程控制,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新形势。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尽快出台新的检测标准及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药使用国,有99%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被喷洒过农药。然而我国使用的农药种类和检测手段都很少。在美国300个品种的农药和杀虫剂都有相应的明确检测手段,而我国却只能检测10个。“绿色食品”中如果应用了其他的农药,却称之为“无农药”,那么出口后自然会遭到对方退货。所以绿色食品要真正做到无农药,主管农药的检测部门必须加强工作力度和药检的科技手段。我国政府应该尽快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帮助生产者尽可能降低风险,同时我国要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新的检测标准,使我国的检测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二)企业策略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更好地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在营销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更要考虑公共利益和对环境的影响,要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包装、使用以及服务等各项环节中,不仅保证自己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获得利润,同时还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还需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保护生态平衡运动的日益高涨,企业只有及时调整营销观念,才能成为市场营销中的胜利者。 2.积极申请ISO14000认证。ISO14000是国际性的环保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只选购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商品。如果企业通过论证并取得ISO14000国际认证,就表明该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效果符合国际规范,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从而有效的冲破贸易壁垒,促进产品出口。如青岛海尔于1997年6月获ISO14001标准认证,生产的冰箱顺利地进入欧美市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ISO14000对消费者购物也是一个引导,一个保护环境的企业能赢得顾客的好感,从而促进商品销售。因为调查表明,77%的美国人、82%的德国人、75%的英国人、67%的荷兰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要想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先进行ISO14000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