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

2016-06-09 01:01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论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绿色营销的
内容摘要:绿色营销的形成和产生是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需要。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其消费目标不再只是生存,而是健康与安全,这样环境问题必然作为一种消费现象加以考虑,而这种现象一旦形成一种潮流,就演变成一种市场化的消费需求,从而直接对营销过程施加影响,推动绿色营销的产生。企业只有积极适应这种潮流才能获得经济利润,我国的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营销 绿色产品 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充分满足消费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将环境保护和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和活动,因此又称环境营销。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及扩展,从营销原理和营销过程来讲,它与传统营销是一致的,只不过绿色营销强调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利益,讲究企业活动和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社会生存环境、企业三者的共同利益,最终实现企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营销可以综合概括为三个部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产绿色产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科学技术水平也还不够高,居民生活水平还很低。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绿色观念都很淡漠。保护环境的舆论宣传抵不住商品低廉价格的诱惑,绿色食品在国内只占据了一小部分市场,因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执法力度不够,企业的绿色营销观念淡薄。企业往往是假借绿色营销之名,行刺激消费之实,而没有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见, 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还需作很大努力。不过还是有一些国内企业 , 特别是已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国内大企业,开始树立或已经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我国1994年3月国务院第16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在其序言中指出:人类认识到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国家已将探索生态环境和经济并重的持续发展道路提到21世纪的议事日程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一问题上,企业可以做到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产绿色产品,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节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在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满足人们当前和将来需要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一部分。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构成结构越全面,供应量越丰富,所在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就越光明越富裕。在人类范围内的有限空间里,任何一种资源的可供应储藏量都是有限的,并且随着人类越来越大量的使用自然资源,资源越来越显示其稀缺性。而在我国近些年来,自然资源被破坏性使用,浪费极大。在许多实际经济活动中,历来不把资源浪费、滥用看作严重的问题。完全忽视了资源的稀缺性,为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乱采滥伐。
上一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