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区域关系 法制化 区域建设 途径
论文摘要:伴随转型进程加剧,我国区域关系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法制化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应首先明确区域关系法制化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找到实现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的正确途径。
一、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的内涵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区域发展和宏观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国,更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一直十分突出。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精力试图缩小或者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差异,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一方面表现为各个区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扩大了各区域的发展的差距,而且这种趋势还处于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有强有弱,有大有小,彼此相连,就会发生各种关系。特别是涉及到经济发展时,各个区域不可避免的发生联系,彼此间既有积极的推动,也会有消极的摩擦和冲突,因此必须关注对区域关系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区域关系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进行整合。我国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为此要处理好下面的两个基本关系:一是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与区域内经济建设的关系。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是健全区域法制乃至法治的过程,是从区域发展的各项建设中的精神方面和制度方面的建设,从而涉及到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二是法制目标与区域建设其他目标的关系。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就是要使得区域建设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建设法制化的区域关系。
二、区域关系法制化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建设法制化的区域关系,实质上是在加强区域的法制意识,培养区域法治能力和意识,使得区域的发展有章可循。区域的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发展,而且是在法制基础上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抓起,通过区域关系法制的建设,为今后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区域关系法制建设是我国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国区域关系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区域的合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相关的依据却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加快我国区域关系的法制化建设,做到依法规范区域建设。最后,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是有效解决区域政府因利益导向而产生的政府失灵的重要手段。作为政府除了提供一般性的物品外,还提供包括一系列的地方性政策法规。鼓励或限制区域内某种产业的发展,支持或抑制某些企业的成长等区域性政策法规均对区域优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区域关系法制化建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