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经济制度及其变迁的探讨学毕业论文(2)
2014-02-18 01:08
导读:笔者认为,所谓制度是一个国家用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以及国家国民经济的原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等
笔者认为,所谓制度是一个国家用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以及国家国民经济的原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等方面的制度的总和。主义宪法中的经济制度既要反映客观经济基础,又要体现人们的意志因素,是主客观的统一,它不是现实生产关系的简单再现。这样定义既说明经济制度是个法定的、历史的概念,同时又说明经济制度包含客观的和主观的成分,即生产关系、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原则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等方面的制度的总和。至于国家对各种经济成分的基本政策,由于政策的变化很大,不宜用宪法来规范,否则会影响宪法的稳定性,以至权威性。
三、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迁
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型中宪法变革的历史轨迹,可知经济制度的每次重大突破都需要宪法作出相应的变革,从而推动了宪法的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要求生产关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此循环互动。
宪法与其相依赖的经济基础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方面,经济为宪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宪法对经济制度的确定与实现依赖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宪法以其根本法的地位,通过规定国家的经济制度,确定经济制度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宪法通过制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宪法的内容与结构。生产力是社会生活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地变化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就要求宪法中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发生相应变化,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在宪法中确立和巩固下来。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实践证明,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等宪法制度的变革。我国宪法是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制定和修改的,是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新成果、新经验的。其中,有关经济制度内容的变化,既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人民对国情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四、结语
我国宪法经济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后,将使我国各种律、法规更加健全和完善,各种经济政策将更加灵活,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都能大显身手,宪法的结构也将更加合理,宪法的权威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但是,经济制度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正,我们只有以发展中的宪法经济制度经济建设的实践,才能使宪法经济制度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吴越.经济宪导论——转型权利与权力之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
[2]桂宇石.中国宪法经济制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4]许崇德.中国宪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