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廉洁从政;治理腐败;反腐倡廉;作风建设
论文摘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爱护干部、保护干部的重要措施。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的目的在于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少受损失。同时,要建立健全惩治和腐败的体系,并把这个体系的建立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治理腐败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措并举。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良好作风的养成,注重的表现和树立公众形象,要将领导干部的作风表现规范化、纪律化。
中央最近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 这是党中央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制度上保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廉政准则》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只就其中关于作风建设的问题做一些讨论。
一、作风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
所谓作风,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思想境界、意识品质和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它通常被引申为一个组织的表现,那就是党风或者是政风。陈云同志在经验和我们党的执政经验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论断。执政党的党风是通过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体现出来的。加强党风建设归根结底是加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六届第七次全会上提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又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中央进一步提出要重视作风建设,其用意在于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少受损失,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多措并举
加强作风建设,是最重要的方面,但是教育的功能毕竟有限,单一的教育还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反腐倡廉的经验告诉我们,对腐败的治理不能只靠一种办法。改革开放初期,不正之风来势凶猛,我们党寄希望通过加大惩治的力度来遏制腐败发展的势头,但腐败现象仍然不断蔓延并向各个领域渗透。说到惩治的力度,全世界哪个政权组织也比不上我国的明朝,朱元璋和朱棣惩治贪官动辄就杀万把人,还把人皮扒下来放到衙门口进行警示教育,皇亲国戚被杀被判的也大有人在,明初由于官吏不够用,居然还出现了被判刑的县令带着镣铐坐堂审案的奇观。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明王朝逐渐衰败的颓势。我们党正是深刻地认识到治理腐败一定要多措并举,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才适时地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并把这个体系的建立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把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转化为领导人员的自觉行动,也要多措并举,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把作风表现规范化、纪律化。
三、用纪律来保障作风建设的根据
一切作风表现都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作风即道德的反映,而道德水准不高,作风表现不佳,通常也仅仅是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如果把一些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的作风行为作为纪律来要求,使其规范化、纪律化,对于有不良作风的主体予以纪律手段的惩戒,毫无疑问会有助于良好风气的形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得斯鸠曾经讲过,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在我国法制史上,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转化是经常的,对于促进一种道德理念的形成也是有效的。比如“忠”和“孝”,先秦的思想家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原本就是道德范畴,但以后很多王朝的律例都把忠孝纳入的规范,不忠不孝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要科以刑罚。这导致了忠孝理念在我国有很深的根基。在国外法律中,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转化也是经常的,比如,法国《》就规定,在道德行为上要审慎、廉洁,具备完整的人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修订后的《廉政准则》在行为规范中增加了作风建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