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解读我国宪法与财政法的互动关系学毕业论文(3)

2014-06-19 01:24
导读:四、 宪政与财政中国的启示 分析宪法与财政法的互动关系让我们明确:中国宪政制度的完善将得以与财政法自身的完善,得益于宪法自身加强对国家财政

  四、 宪政与财政——中国的启示
 分析宪法与财政法的互动关系让我们明确:中国宪政制度的完善将得以与财政法自身的完善,得益于宪法自身加强对国家财政权的控制,以及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中国要完成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伟大转变,两者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几乎拥有不受法律约束的控制和权力,这根源于当时的财政基础——除农村外,几乎全是国家所有制经济,政府的财政收入形式主要由工商税和企业上缴的利润构成。换句话说,是国家自己养活着自己,其行为当然无法受到约束与限制。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现在正处在转轨的关键时期。当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时,其自主性必然不断增强,企业对于自己的财产和利润必然会有由自己掌握的愿望,国家要获得财政收入,就不能单靠行政权力征收,而必须依靠财政法来规范国家与公民、企业之间的财政法律关系。通过财政法一方面规范国家的财政行为,保障公民和企业对于其财产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为国家的财政行为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便利国家征税权的行使,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不因个人和企业的违法行为而遭受损失,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财政法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和国家对经济宏观调节的实现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国现行宪法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精神残余,它只是充分肯定了一些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事实,大部分内容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设置了太多“国家”的积极义务和理想目标,没有体现人权与政权之间的张力和平衡,政权淹没了产权和人权。⑿ 这与西方国家宪法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有学者认为,贯穿西方宪法的是一种普遍的对抗式的思维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态度,而中国宪法体现却是一种建构式思维,在这背后是一种合作式的思维模式——宪法不需要防范谁。⒀ 这种思维下的宪法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缺少了这一基石,法治国家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宪政的基本精神就是有限政府、权力制约和权力保障。宪法不仅要授予国家必要的权力,还必须有效制约这种权力,限定权力的边界,规范其行使,以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只有充分保护公民财产权,才能解放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契合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要求。财政权是国家权力的根本,只有对财政的约束才是对权力的硬约束。⒂ 财政权是代议机关的重要职权,是人民主权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国宪法应当明示人大享有财政权,对基本的财政事项作出规定,增强对政府权力的控制,才能更好的应对社会现实,维护其权威性。我国的财政法必须以民主宪政为基础,并以维护和保障基本人权为其宗旨,增进全民福利,促进社会发展。

【注释】
  (1)《西方宪政发展中的税收动因研究》刘守刚, 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 同上 
 (3)《财税法学》刘剑文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4)《西方宪政发展中的税收动因研究》刘守刚, 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5)《财政法基本原则论纲》熊伟, 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6)《西方宪政发展中的税收动因研究》刘守刚, 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7)《财政立宪主义论纲》李龙 朱孔武, 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 
 (8)同上 
 (9)《西方宪政发展中的税收动因研究》刘守刚, 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0)《财税法学》刘剑文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11)《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赵世义 刘连泰 刘义,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第3期 
 (12)(13)同上 
 (14)《财政立宪主义论纲》李龙 朱孔武, 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

上一篇:对夫妻忠实义务的违反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