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的审美三态:兼评著名摄影作品《胜利之(3)
2014-10-31 01:42
导读:象征意态的积极效应是崇高美,在人类社会艰难前行的过程中,代表先进气力的一方经常处在弱小、孤立的劣势中,但它始终显示着先进人类的潜伏素质和
象征意态的积极效应是崇高美,在人类社会艰难前行的过程中,代表先进气力的一方经常处在弱小、孤立的劣势中,但它始终显示着先进人类的潜伏素质和崇高精神,这种精神现象正是崇高美产生的社会基础。崇高美的最大特点是主体在生存或生命受到巨大威胁或处在弱势情况下,能与对象奋力抗争,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使人受到极大的震撼并产生崇敬感,正可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塞于天地之间”⒂。《胜利之吻》所反映的美尽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美,而是人类在自身的抗争中所获得的具有更高熟悉意义的崇高美。画面中的“人”代表着“人类”的概念,而“人类”这一概念与“人”的概念相比,具有更高程度的象征性,人类正是通过“人”这一概念而提升的。象征意态的终级追求是最高程度的自由创造,它通过所创造的意象把读者带进主体人物的环境中,使人们与作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引导读者进进自由想象的天地。从图像符号角度看,作品是有指涉意义的,能指是意符(Significant),所指是意涵(Signified)。这里的“能指”由大兵、***与当时情景构成,属反差率大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能指”所对应的参照物是与二战停火有关的事物。“能指”所指涉的观念或情感便是“所指”,直接指向人类共有的和平友好情感与光明进步理念。该作品的象征意态正是通过“能指”、“所指”以及“有关事物”之间的关系组成的,达到了集联想意义、情感意义于一体,融信息传播、自由创造于一炉的境界。皮尔斯以为,象征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最高程度的符号性、创造能力、信息能力,最高的实用价值。由于它需要借助于一个设置符号的主体,借助一个解释者,所以它具有最高程度的自由创造。本泽也说,“人是通过‘图像性适应’、‘指示性接近’和‘象征性选择’而确定他的环境的”。所言不虚,二战虽时过境迁,但凡欣赏这幅佳作的人,都会联想到同类的事件而不知不觉进进一个象征的世界。它拨动了人们对于图像意义与传播方式的种种思考:从业者怎样进进审美状态?新闻摄影的
美学标准在那里?图片传播的审美效果有哪些规定性?怎样有限时空跨越到无穷永恒?固然我们一时不能明确地给出结论,但是有意识地追求新闻摄影的审美“三态”,攀登三个高度,探索自成高格的“真、美、妙”境界,对于挖掘新闻摄影的创造力却是极有意义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笔者相信:“三态合一”之时正是天、地、人的圆融之象!注释:①2001年第2期(瞬间的气力)(同名(胜利之吻)),1945年8月14日,日本战败的消息刚刚传到纽约,人们奔走相告,欢腾雀跃。伊森斯塔特当时在时代广场上猎奇,他发现了一个动人的情景:一群刚刚从战舰上登陆的海军士兵列队走过,其中的一名水兵忽然冲出队伍,兴奋地抱住一名过路的女士接吻,然后大叫:“THE WAR IS OVER!”照片以“战胜日本逐一时代广场的庆贺日”为题发表在(生活)画报上。②《环球时报》1997年10月12日第13版“他原先一直瞒着妻子,即使妻子隐约知道照片中的男子就是自己的丈夫。不久前,吉姆的妻子离开了人世,这才使得饱受瞒骗折磨的他有机会向神父讲述自己的所作所为”。③艾森施泰特与伊森斯塔特指同一位摄影记者Alfred Eisentaedt,1898年生于德国,享年96岁,有约70年的摄影生涯,拍有珍贵历史镜头与时代名人。④谊作拍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法西斯国家在帝国主义制度处于全面危机情况下,争夺世界霸权,实行侵略扩张所挑起的一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1939—1945年以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气力为另一方,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步演变为全面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终极是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了和平与胜利,进步与希看。⑤许林{胜利之吻有假),人民摄影报,1997.12.10,第二版。⑥林路(创作思维与拍摄技巧),第97页。⑦王国维(人间词话)。⑧林路(创作思维与拍摄技巧)。⑨宋汉炎(新闻美学漫谈)。⑩爱森斯坦(
电影美学)。⑾朱光潜文集,第446页。⑿(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二卷),(科学丈化人与审荚意识)(徐利治),第215页。⒀(开国大典)陈正青撮,(身残与心残的撞击)钱捍撮。⒁孟子语。⒂马克斯·本泽,伊丽莎白·瓦尔特(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