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的价值标准(2)
2015-04-05 01:14
导读:我在这里所理解的实践,在广义上不仅包括人们的物质性活动,还应该涵盖人们精神、思想领域的创造。在飞速、知识日新月异确当代,人们物质性的活动
我在这里所理解的实践,在广义上不仅包括人们的物质性活动,还应该涵盖人们精神、思想领域的创造。在飞速、知识日新月异确当代,人们物质性的活动和精神性活动日益交融,紧密结合,而后者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此这种理解是必要的。
我在这里所理解的现实,也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确当下,而是包括过往以来的传统、积淀以及他们对当下的,包括未来在当下社会里的投影,即当下社会中已经出现的趋势和走向。它是现在与实在的同一。「3」
在这两个基础上,我以为下面这种观点是极端正确和精当的。即:“衡量一种法制理论的价值如何,主要的一个标准是看它对法制实践是否发生作用、发生什么样的作用;衡量一种法制实践已否,主要一个标准是看它能否自觉接受理论指导、接受什么样的理论指导。”「4」这种观点以为,“我们不是实用主义者,不排除研究一些与法制之间无直接关系的题目的必要性,这种研究有助于扩***制理论的研究领域、进步法制理论研究水平,因而也有助于使法制理论更好的指导法制实践;但就法制理论研究的全局或总体来说,我们主张应尽量围绕法制实践题目进行。我们也不是教条主义者,不否认法制实践的很多步骤可以超出既有的理论范围,没有这种超出范围,就没有法制的发展,因而也没有法制理论的发展;单就法制实践的整体来说,应在科学的法制理论指导下进行。”「5」
这段话从对应的两方面阐述了法制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众所周知,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社会学科。应用法学是要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具体操纵的,而理论法学的价值和生命力也系于现实和实践之上。无此,它不仅不能指导应用法学的良性发展,不能促进它们作用的发挥,而且它在广义上的基础性作用也无从发挥。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发展的终极选择证实,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必须仰赖于法治这一条件。而法学理论学说则是法治大厦的基础性材料,或者说是法治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要素。它假如阔别了大厦的建设实践,或者说脱离了生态环境的实际运行,就无从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它自身也无从进一步发展。
大学排名
以上是说法学要对实践发挥作用,它才可能是有价值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看它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实践和现实这个平面上,我们有必要找到几个具体可行的标准。
四。平面上的三个坐标
实践标准是一个宏观、概括的标准,缺乏对其全面、具体、正确地把握,则在实践中往往会如同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被幻觉误导,看见水中的影子就以为发现了真理本身。
有学者以为,法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启蒙、科学和应用。“法理学研究最深层的目的,最深远的影响就是思想启蒙。突破传统的困扰,摆脱偏见的束缚,是法理学创造性思维方式最集中的表现”:“科学是法理学内在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法理学社会功能的气力源泉。启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实践,而科学则是法理学家修炼自身的艰苦研究”:“应用既是对一种理论科学与否的检验,又是这种理论的延伸。就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而言,应用是这个过程的制度性结果,是思想启蒙运动的制度保障”。「6」在实践标准这个平面上,我以为还应有以下这三个方面的考量。
(一),启蒙
首先,就人文性价值取向而言,判定一种法学理论价值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看这种理论是否坚持了进步的价值取向并对社会和人们起到启蒙、教化作用,从而成为法律现实的思想先导和大众法律意识的培育者和引导者。
法学理论的启蒙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往往不尽一致。在社会变革剧烈的时期,它早先往往在各种桎梏、偏见的夹缝中传播,逐渐酝酿着变革的气氛,后来终极发出时代的呼声,成为变革实践的旗帜和号角。而在社会发展较为平稳的时期,理论的呼声不是那么响亮,但它们承接大变革时期的余音,把各种进步的思潮和社会理念如东风化雨般在最广泛的群体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传播。润物细无声,但却给鲜活发展的法制实践以最基础最厚实的支持。比如我们当下法律话语中对公平、正义、***、自由的讨论,对私法自治、罪刑法定、程序正义等理念的阐述,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启迪这人们的思考,从而推动着法制实践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