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收进概念之法学分析(4)

2015-07-08 01:18
导读: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1)收进表现为一个过程,该过程不必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结果;利得不是治理层主动为之而是被动接受的、一种会导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1)收进表现为一个过程,该过程不必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结果;利得不是治理层主动为之而是被动接受的、一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结果。收进是治理层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主动经营过程的会计计量,实在现过程通常会、但不必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债权无法回收或低于本钱倾销时,收进无法导致企业净资产增加之结果。(2)收进本质上是一种利益,是债权中所包含的、受国家法律所保护的经济利益,收进正是债权中经济利益实现过程的反映;而利得本质上是一种结果,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结果。企业目标在于盈利的持续增加,收进正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过程,是债权利益的动态化表现。收进是债权利益实现过程的反映,包括当期已经实现的,也包括当期获得的而在今后期间将要实现的,实现方式终极表现为货币的收取。(3)收进实现的条件在于义务的履行,是义务履行后的理想结果;但利得则不会伴送着这种义务的履行,而是一种实际的结果。义务履行后会获得对应的权利,从而获得收进及其经济利益的货币化实现,这是其最理想的结果。而利得可能由于持有资产市场价格的增加、外部单位的无偿捐赠而获得,没有对应义务履行的条件。
  因此,我们以为:收进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的履行义务后而获得权利中已实现或将实现的利益,该利益终极应表现为货币的收取。利得是指治理者非为主动作为的、导致主体的货币利益增加的结果,包括已经实现的和尚未实现的。
  
  注 释:
  ①美国的收进概念是描述性的,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收进概念是结论性的,均以为收进是经济利益的总流进。不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收进概念包括利得,这是与我国及美国所不同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②企业也可以通过接受无偿捐赠这类不必履行义务的方式来增加企业净资产,甚至会因受到侵害而获得超过损失的赔偿。但这些都不是企业主动经营的结果,故不属于会计学上的收进。
  ③定金或订金法律含义不同。定金是《担保法》所规定担保方式之一。而订金仅仅是预支款,不具法律意义上的担保。但在债务人信用较差确当代中国,实务操纵中订金实质上具有定金的担保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勇,左连凯,刘亭立.资产负债观与收进用度观比较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5,(12).
  [2] 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183-182.
  [3] 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M].王澹如,陈今池,译.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7:120.
  [4] FASB SFAC. 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 1985:78、82.
  [5]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S].财政部,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48.
  [6] 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S].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8.
  [7]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1[S].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71.
  [8]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83.
  [9] 葛家澍.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S]∥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87.
  [10] 张广兴.债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7、21.
  [11] 邹海林,常敏.债权担保的方式和应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7.
  [12] 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68-69.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3] 杨心宇.法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0.
  [1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26.
上一篇: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股权转让与资产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