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融风暴与法律因应

2015-08-11 01:17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金融风暴与法律因应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美国的次贷危机,形成
美国的次贷危机,形成了一场影响全球、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这场金融风暴的发生,带来了很多值得人们反思的题目,也可能会引起全球格式的新布局和新变化,它可能会对人们的市场信心和信念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的依靠,以及市场实在地带给人们的益处,让人们充分确信市场的能量。自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以来,“看不见的手”就是支配人类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理念和宝贝。后来,固然这一观念由于经济危机而不断受到挑战,但自从美国里根总统执政以来,又高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或者里根经济学的旗帜,推进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这种经济发展的事实,又进一步树立了人们对市场的信心。但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又让我们充分体验了一回市场失灵的恶果,它必然会迫使人们重新反思市场是不是万应灵药,反思市场和市场化的限度。
  这场经济危机也让人们认真反思政府的作用,特别是政府在经济和金融活动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观念中,政府管制职能的扩大,被人们称之为“致命的自负”和“走向奴役之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就以这样的书名,来反思类似的题目,尽管他的反思,还有其他所指。在市场经济的早期,政府一直被定位为“守夜人”的角色,但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已经从“守夜人”的角色变成了“总管家”。尽管如此,人们对政府权力的扩张,仍然深怀戒心。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几乎所有国家及其政府,都在扮演着越来越积极、主动的角色。各国政府不但在国内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而且还出现了政府间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这种情况,对公民而言究竟是祸还是福,究竟如何看待在金融危机中政府权力的扩张这种现象?如何重新看待市场体制下政府的作用?这是此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的重要题目。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这次金融危机可能还会导致政治格式的重大变化。不论在内国政治,还是在国际政治中,可能都是如此。在内国政治中,如何处理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等,这都是必须重新反思、认真对待的题目。而在国际关系中,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导致人们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式的质疑和反思,多年来人们期待的国际政治格式多极化,而不是单极化的情形可能因此有了条件,国际政治格式多极化的发展,可能不再是远远的梦想。
  再者,这次金融危机可能带来国际经济和文化格式的重新分配。特别是随着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育、成熟和完善,他们寻求在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中的话语权的愿看越来越强烈。在俄罗斯举行的“金砖四国”元首会晤,提出了可能取代美元的新型硬通货币的建议,便可以看作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与此同时,在文化的发展和主导上,也可能会发生类似的情形。大家知道,自近代以来,全球文化的主导权事实上是欧洲中心主义或者欧美中心主义的。“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更是独大地成为文化的输出国和领导者。美国的“文化殖民”现象令众人担心。但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这种以欧美或者美国为中心的“文化殖民”现象,必然会受到经济的影响,也会受到众人强烈的反思和质疑。因此,金融危机可能带来在国际社会文化领域中主导权的争议,也就不难预期。
  以上由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种种现象或可能性,都期待着法律人从法律的视角进行审阅,寻求法律的对策、调整或规制。否则,假如法学学者找不到相关的法律对策,国家或国际社会无法针对这种情况作出法律的因应,金融危机只能导致进一步的混乱、失序,公民的自由、权利也将进一步受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经济危机不但推出了凯恩斯经济学,而且推出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大家知道,那次“新政”的核心是针对经济危机,建立因应的法律体系。今天我们面对的这次金融危机,也亟需法学家从多视角提出因应对策,需要政府和国家从多方面提供法律对策。
上一篇:《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