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其法律制裁

2015-09-03 01:09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论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其法律制裁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近年来,我国走私、投机倒把、贪污、受贿、偷税、抗税、盗窃公共财产、诈骗
近年来,我国走私、投机倒把、贪污、受贿、偷税、抗税、盗窃公共财产、诈骗等经济犯罪相当猖獗,出现了严重化、复杂化的趋势,表现出如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发案数目多,案件大幅度上升。据***分统计,1985年全国法院审结严重经济犯罪案件50152件,1986年77386件;1987年60691件;1988年55710件。与1982年审结的33260件相比几乎成倍增长。①  2.大案相继增加,案值大幅度进步。80年代初,黑龙江省查处王取信特大贪污案,案值约60万元,曾哄动全国。近年来,经济犯罪案值达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已屡见不鲜。据检察机关统计,1983—1987年5年内受理的数万元、数十万元以上的大案件4200件,追回的赃款折值达 16.3亿元。②据最高法院统计,1988年仅贪污类案件审结的贪污数额10万元以上的罪犯就达13人,其中一人达343万元;审结的受贿类案件数额10 万元以上的罪犯有12人。③据报道,广东省1989年上半年查出受贿案件数额10万元—50万元的有35件,50万—100万元的2件,100万—500 万元的2件。1988年11月底—12月初在温州举行的反走私专题讨论会反映,80年代初均匀一起走私案值约几千、几万元,现在均匀在几十万元,最高额达数千万元。  3.分布面和涉及面相当广泛。应当说,经济犯罪分子,无论在机关、厂矿、或企事业单位的职员中,都还是少数,不过分布面和涉及面却相当广泛,尤其是金融、粮食、建筑、供销、物资等系统的管钱管物职员染指较多。近些年来,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经济犯罪的比重也愈益增大,内外勾结作案成为公害。据报道,最近广西自治区监察厅查处在流通领域中利用权力倒买倒卖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商品,从中牟取暴利的91起投机倒把案件,涉及厅级干部14人、处级干部 25人、一般干部349人。在南京揭发出这样一个事件:1000吨钢材原地不动被倒卖了129次,价格上涨了近3倍。参与这一事件的有江苏、安徽、湖北、广东4省的83个部分。据最高法院统计,在严重经济犯罪分子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职员所占比重高达10%到15%,工人高达22%到28%.④  4.作案手法隐蔽狡诈,趋于专业化、间谍化、现代化。近些年来,投机倒把案件中出现“官倒”,走私案件中出现“官走”现象愈益严重,这些犯罪的个人或法人以改革为招牌,以开放为旗号,以正当掩盖非法,走政策边沿,钻法律空子,借口“变通”、“灵活把握”,以正当的名义,行非法牟取暴利之实。而查处起来,阻力重重,关系网层层罗织,难以冲破。还有些犯罪分子搞到钱物,不开收据,不签名,不留字迹。三人眼前不办事,“一对一”地成交,使查证十分困难。更有犯罪分子取用特务间谍活动手法,暗语通讯,密写联络,备有现代化作案工具,身躲若干种应急证件,以便顺利作案,迅速转移,巧妙对付查处职员。早在 80年代初,***同道就尖锐地指出,“经济犯罪的严重状况,不是过往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⑤“这股风来得很猛。假如我们党不严重留意,不果断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题目。”⑥“假如继续听任其发展,就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产生极大的危害。”⑦为此,他提出著名的“两手抓”观点,“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就是果断打击经济犯罪活动”。⑧应当说,我国刑事***分在近几年还是留意贯彻了***同道上述思想的,即在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查处了相当多的案件,依法惩办了一大批经济犯罪分子,以上列举最高法院审结经济犯罪案件的统计数字足以说明这方面的题目。然而,“今天回头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当,配合得不好。⑨表现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离”将经济犯罪都毫无例外地揭露查处,绳之以法,并处以应得之刑罚“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实际生活中,经济犯罪的”黑数“(未知数)还相当大,在客观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尚无任何减少,对经济犯罪打击不力的现象依然存在,人民群众还很不满足。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果断打击经济犯罪,清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正如***同道前不久指出的,惩办***,要真抓几件事,用事实体现出来,取信于民。***、贪污、受贿、倒卖、抓一、二十件,有的是省里的,有的是全国的。要雷厉风行地抓,要公布于众,要按照法律办事。该受惩罚的,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同道讲话和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加强经济刑事司法,惩办经济犯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加强经济刑事司法呢?笔者以为在观念上和措施上都应有所改变。  近年来,经济犯罪的增多与蔓延之势是前所未有的。针对经济犯罪严重存在的社会现实,刑事司法要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一番调整和更新。就目前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在刑事司法中,必须重视执行经济职能。  刑事司法具有执行政治职能的特色,这是不容置疑的。在我国,要坚持人民******,没有对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的刑事惩罚是尽对不可能的。然而,刑事司法应当适应国家中心任务的转变,在当前及相当长一段时期来说,应当是服务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以提出了重视执行经济职能题目。即不能再沿袭过往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反革命犯罪和传统暴力犯罪上了,应当十分重视同经济犯罪的斗争,重视刑法的经济职能,将严厉打击走私、贩毒、投机倒把、偷税抗税、贪污受贿、盗窃诈骗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视为刑事司法中心任务之一。同时针对反革命犯罪还时有发生,传统的暴力犯罪还相当猖獗的现实,不忽视继续执行刑法的政治职能。  2.在刑事司法中,必须留意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刑法观为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我国实行的是产品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权型经济,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是“一大二公”,采取僵化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经营的单调模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靠同一计划,计划经济是唯一准则;人们的收进分配是均匀主义,大锅饭。适应产品经济体制的特点,刑法规定侵犯财产的所有权、破坏集体生产、危害产品计划经济是犯罪行为,给予刑事惩罚。在刑事司法中,传统的侵犯财产罪是打击重点,流通领域里的“长途贩运”、“二道贩子”、“个体经营”等被视为投机倒把进行制裁。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所有制和分配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多种分配形式。这种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型经济体制,实行多种经营方式,讲究尊重价值规律,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开拓商品流通途径,答应一部分人通过老实劳动和正当经营先富裕起来。实践证实新型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布满活力,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大了经济自由程度。一些不法之徒,在我国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伺机混水摸鱼,钻价格体系双制度的空子,贪婪地侵吞国家财富和吸食人民的血汗,破坏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刑事司法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这种变革,破除旧的产品经济刑法观的束缚,分清罪与非罪界限,重点放在打击破坏国家正在建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秩序的犯罪上来,保护正当经营,保护公民的正当收进,保护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在刑事司法中,必须以积极态度往控制新的经济犯罪。  在刑事司法中,一向对凶杀、伤害、纵火、爆炸、强***、抢劫等传统形态的暴力犯罪查处及时,制裁严厉,这无疑是对的。这些犯罪的违法性、危险性十分明确,易引起社会各界的瞩目,为维护社会治安,刑事司法机关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往主动侦破,从重从快惩处。而新的经济犯罪呈现出抽象而复杂的智力型犯罪或职务型犯罪的特点,其违法性与危险性不易外露,人们对这类犯罪造成的严重危害缺乏切肤之痛的熟悉(更有些人以为侵占公众财产,破坏经济秩序与已无关),对刑事司法机关及时查处,严厉惩办经济犯罪的压力不大。故表现在刑事司法实际工作中,常对事关整个国计民生的经济犯罪缺乏充分熟悉,受案件本身错综复杂、有关政策变幻频繁、非正常的权力干预、关系网络的包围等等因素制约和影响,有关办案职员视办理经济刑事案件为畏途,往往以消极态度对待之(主动查处者较少)。刑事司法对传统形态的暴力犯罪与对新的经济犯罪的上述态度,愈发显示出目前我国刑事司法极不适应经济犯罪猖獗的情况。为有效地遏止经济犯罪的蔓延,必须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切实熟悉经济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违法性,熟悉到同其作斗争,“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⑩真正做到及时查处,有效惩办,发挥刑罚对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的效用。  4.在刑事司法中,夸大依法适用财产刑。  进进本世纪以来,经济犯罪在很多国家都有蔓延之势。有效的刑事司法中,留意适用财产刑往惩罚经济犯罪是一项重要内容。罚金刑在不少国家被广泛采用就是一个证实。在我国久已存在似乎只有自由刑和生命刑是刑罚,而财产刑不是刑罚的错误观念,导致对立法上规定的罚金、没收财产等刑罚的适用不当(主要是不重视适用财产刑)。解决这个题目,其一是改变某些审判职员以为判处自由刑、生命刑省事和少麻烦的观念,真正在司法中体现出罪刑法定原则;其二是充分熟悉适用财产刑同经济犯罪作斗争的优长之处。因经济犯罪分子总是以牟取暴利或营利为目的,即属贪利型犯罪,有效地彻底地剥夺罪犯的不法所得是惩办经济犯罪的成功经验,使犯罪分子在经济利益上不能占到便宜,真正戮到其痛处。  有效地遏制经济犯罪,除观念上的更新外,还必须有一套加强刑事司法的具体措施。笔者以为当前应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  第一,必要的经济刑事司法解释工作应当跟上。  从已有的立法看,我国的经济方面的刑事立法还比较原则、分散和不够完善。如现有的惩办经济犯罪的刑事法律条款分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的第三,五、六、八章;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重办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办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办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若干经济治理的法律、法规中。上述立法中也出现了内容交叉或不协调之处,给执法带来困难。因此,对立法条款的具体执行亟需要司法解释工作。同时鉴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犯罪的情况很复杂,司法职员的素质水平也有差异,必要的司法解释会更好解决司法公正,执法同一题目,并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行使。司法解释工作留意的两点是,其一要求不得违反立法原意,超越立法规定;其二要求司法解释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照应。  第二,必须有效地排除非法制因素对经济刑事司法的干扰。  “公民在法律眼前一律同等”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法制原则,它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已较好地作了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很好地体现出该原则在目前确实是值得重视的题目。在目前已揭露查处的经济犯罪案件中,确有不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单位和个人,因此在审理这类案件时,诸如权力、强力、暴力、个人出身、社会地位等等非法制因素干扰较多,影响对案件的及时查处和公正裁决。有些案件久拖未定,有些案件以大化少甚至子虚乌有,更有甚者对揭发举报经济犯罪的公民个人实行打击报复。加强经济刑事司法,必须有效地排除非法制因素的种种干扰,对任何依靠超越法制手段干扰对经济犯罪案件公正审理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抵制,批判和制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第三,必须切实进步司法工作职员的素质。  实践证实,司法工作职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门业务素质,是加强刑事司法工作的必要条件。经济犯罪的新特点,新情况对司法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从职业道德上要求司法工作者执法清廉,不为不义钱财所动,对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主动积极地往追诉经济罪犯的刑事责任。其次,必须留意学习和把握有关的经济治理法规和经济政策,并留意它们的变化发展,它们和刑事处罚的关系。还要留意熟悉和精通有关的经济业务活动,以便把握经济犯罪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对专门业务素质的进步题目可安排司法工作职员轮流培训的办法解决。  第四,有关部分的密切配合是加强经济刑事司法的重要一环。  通过刑事司法惩办经济罪犯是遏制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但是,真正发挥出适用刑罚的威力,体现出经济刑事司法的有效性,还需要有关部分的密切协作和配合。如海关、税务、工商行政治理等经济治理、行政治理部分,治安治理部分,报刊、电台等新闻***监视部分,消费者协会等群众监视部分对揭露查处违法犯罪的经济案件具有“前哨阵地”的作用,很多经济犯罪案件的及时查处,对经济犯罪的有效惩办都是与上述部分的工作密不可分的。要想减少经济犯罪的“黑数”,进步追诉经济犯罪案件的效率,做到切实而有效地依法惩办经济罪犯,必须重视同上述有关部分的密切协作关系,这是“打防结合”,有效控制经济犯罪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国际金融法中应跟踪研究的题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