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业经营模式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2016-03-17 01:02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混业经营模式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提要:加进WTO后,我国
提要:加进WTO后,我国银行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竞争。在构想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之前,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西方国家经营体制演进的及当今各国的趋势,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的国情。采取具体措施时,可以采取折衷方案,使银行实现由分业到混业的平稳过渡。在逐步取消对银行的投资限制时,可以采取银行控股公司的混业立法模式。在以上论述后提出一些完善我国《贸易银行法》的意见。
关键词:WTO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贸易银行法》
中国于2001年11月13日加进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ge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TO” ),WTO的同一规制本身就是不同法域下的理念、价值、规则的融合,从这一意义上说,金融“进世”,就是金融法律的“进世”。WTO下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及其立法提出了新的法律性要求,加进WTO后,我国的银行市场开放将是全方位的。在外贸业务方面,加进WTO时就答应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任何地方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提供外汇服务;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加进WTO后,外资银行可以在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开展人民币业务,到2005年1月1日,取消所有地域限制;从2002年1月1日,答应外资金融机构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一句话,从2005年1月1日之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民待遇原则,外资金融机构在服务地域和服务对象上已与中资金融机构没有什么两样。[1]中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竞争。然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却赋予外资金融机构“超国民待遇”,《外资金融机构治理条例》第17条(四)项,答应外资银行从事外汇投资业务,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银行法》(以下简称《贸易银行法》)却明确禁止我国贸易银行的投资行为。从我国《贸易银行法》第43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对银行业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即银行不得投资于证券、信托、保险这三项业务)。[2]本文拟对《贸易银行法》所规定的这一制度,从“两个条件性思考”、“一个折衷方针”、“具体制度构思”这几方面展开论证“混业经营”作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我国《贸易银行法》的意见。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一、 两个条件性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我国金融业是实现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人们的争论很激烈。有人主张贸易银行应当实行混业经营,以为这样才能进步银行实力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有人则反对混业经营,以为贸易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将给国家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国家、的安定。[3]我以为,在权衡分业与混业孰是孰非时,首先必须提及的是两个条件性思考。
(一)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进WTO,逐步与国际接轨,我们有必要往关注一下西方国家金融经营体制演进的历史及当今各国的发展趋势。最典型且对中国最具价值的应属美国。[4]美国在1933年以前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尤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诸多大型的兴起和繁荣及银行业自身规模的迅速扩大,不少贸易银行为了分享巨额利润,开始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跻身证券市场,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另一方面,投资银行不但通过证券业务大发其财,同时也向贸易银行渗透,通融短期资金以扩大资金来源。结果,贸易银行和投资银行在业务经营方面的限制被彻底打破,两者终极紧密地相互融合。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
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无论是政府部分、经济学界还是工商人士都普遍以为,贸易银行从事证券业务是导致证券市场崩溃,并进而引发经济“大萧条”的主要原因,致使美国与1933年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证券业和贸易银行严格分离,并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使美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持续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进步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促进资金的自由活动及有效配置,美国出台了一系列
放松管制的规定,并于1999年11月4日通过了《金融服务化法案》,正式肯定了银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至于其他银行业较发达的国家,德国一直以其“全能银行” 著称,瑞士亦是一直实行混业经营。以前一些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如英国、日本,两者也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通过立法明确改革为“混业经营”的模式。[5]混业经营已是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加进WTO后,要有力进步本国银行的生存与创新能力,充分促进资金的自由活动和有效配置,不得不关注这一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