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而治之***共存——信访制度与司法制度比较分(2)
2017-02-21 01:06
导读:4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2001年版。 5 姜明安教授以为:“终极取消信访的救济功能是必须的,只有人治的路完全堵死了,法治才会真正
4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2001年版。
5 姜明安教授以为:“终极取消信访的救济功能是必须的,只有人治的路完全堵死了,法治才会真正出现。”参见《解析信访条例修改走第三条路》,《南方周末》2005年1月13日。
6 黄鹏进:《农民经济行为的文化逻辑》,《中国农民观察》2006年第1期,第64页。
1 何兵:《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1期。
2 诉讼爆炸却是以城里人为主理由在于:衡量诉讼爆炸的一个基本指标就是看案源丰富程度。假如案源丰富,大量地拥进法院,势必造成诉讼爆炸。根据我国法院运作的理念、方式,可以把法院分为城里法院和乡土法院。而根据苏力在《送法下乡》对基层法院运作的描述,中国的基层法院基本上属于这里的乡土法院。假如乡土法院案源充足,农民打官司就多,否则,农民打官司就少。根据王亚新教授的调查,基层法院存在“找案办”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在基层法院究竟有多大的普遍性或代表性,由于我们目前把握的样本仍然十分有限而难以回答,但一个基本的印象是,除了在民商事‘案源’比较充分的都市环境下法院无须‘找案办’之外,法官承办的案件往往是‘自己找来的’这种情形,至少在基层法院相当常见。”( 王亚新:《程序·制度·组织》,《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第92页 )“找案源”说明基层法院案源不足,假如案源足,当然不需要法官往找。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诉讼爆炸以城里人为主。
3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1 徐昕:《论私力救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148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 俗语“城里人很精明”,除往其中道德论证成分外,也一定程度说明了城里人的经济理性。
1 左卫民、何永军∶《政法传统与司法理性———以最高法院信访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17页。
1 于正琨、熊云辉:《论民事诉讼失权制度》,载《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1 熊云辉:《信访中的主题词》。
2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63页。
1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63页。
2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