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社会诚信受制于多种因素,尤其与政府行为相关。本文首先分析社会诚信的逻辑条件,然后分析政府的哪一类行为破坏着社会成员的诚信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政府行为、增强政府信用从而促进社会诚信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诚信;政府行为;相关性。
近年来,一系列有损诚信原则的事件接连发生,整个社会陷于前所未有的“信仟危机”。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极大地抬高了社会运行的成本,滞碍了社会组织系统的发展成熟,使社会交往方式朝原始方向退化。诚信已成为仅次于腐败的引起全民关注的第二大热点问题社会诚信受制丁多种因素,而尤其与政府行为相关,本文即拟就此试作分析。
一、社会诚信的逻辑条件
诚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道德行为规范。孔子就曾说过:“民无信不立”。然而,尽管有思想家的反复倡导,但诚信并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性行为倾向,社会中的失信现象依然比比皆是。
让一个人讲诚信、守信用的逻辑条件到底是什么?
在分析社会诚信的逻辑条件时,我们必须有 一个基本的人性假定;其一,人从本质上说是一具有自利倾向的经济人,他总是在寻求自我效用最大化,自利是他支配行动的最终价值原则;其二,具有自利倾向的经济人不具有任何道德意识,他不知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也无从对行为的善恶作道德评价。因为如果假设社会中的人已有了某种道德动机,已经采取道德立场或接受了道德原则,那么诚信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自然就会被人们所接受而成为人们的一种自然行为倾向。
基于以上的人性假定,笔者认为,社会诚信的逻辑条件是:
1.把诚信植于人类白利天性的本根上,从自利的人性中获得诚信的生存基础和内在动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清楚地洞察到自利人性的巨大作用,指出人的自利本性不仅是个人实现其利益的不竭动力,也是他人和社会实现其福利的外在条件。我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也曾强调:“人是自利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由此,人类才有r最终的火同世界的理想)如果人是利他的,则任何理想都不叮能建立起来”因此,人性自利并没有错,甚至根本不在对错评价的范畴。自利的人性近乎天然,实现这种人性的形式才是社会的和历史的。同时,自利的人性因其近乎天然而具道德属性。人类的道德如同法律,从根本上说不是为矫正自利的天性而设,而是为更好地实现自利而设。自利的人性诚可谓是确保诚信美德实现的最深层的基础性条件。
2.信用信息的有效传布。
深人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就是否守信是有行为选择的。守信与否的行为选择与社会结合的关.系紧密程度以及以社会关系为沟通渠道的信息传布有很大关系、凡是社会结合关系紧密以及相应的信息传布比较畅通的社会生活系统,人们往往比较注重守信。因为一个人干了坏事,所以很快让所有人知道:人类学研究表明,在乡村社会,“闲言碎语”是储存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对于维持信誉机制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现代社会,行为人的自由度空前扩大,人日流动日趋频繁,社会成员之问的结合紧密程度和熟识程度相对于传统社会和部落共同体都有很大下降,社会的绝大多数交往活动都发生在陌生人之问,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郁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这种情况加剧了人际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提高厂失信行为的安全系数。当一个人能够失信而又不被人所知从而免于失信的任何风险时‘,他在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支配下就有失信的强烈冲动。所以要建?l.现代化的信用信息、传布网络,使任何人的失信行为能够最快为尽可能多的人所知,形成撇弃失信者的“联合阵线”,从而使失信者遭受失大任何可以谋利的合作机会的最大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