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流动农民现代性获得的影响因素及对策(2)
2015-04-15 01:10
导读:1、流动和城市体验 在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时,费孝通先生曾经从基层的角度概括为“乡土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1、流动和城市体验
在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时,费孝通先生曾经从基层的角度概括为“乡土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同封闭的农村社会相比,城市集中了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一种与农村社会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由现代社会产生又引导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进入城市、获得城市体验是农民接触现代社会,培养个人现代性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流动之所以能够有助于B县农民个人现代性的培养,首先是因为流动及因流动而获得的丰富的社会阅历能够帮助他们脱离土地的束缚,开阔他们的眼界,降低他们的行为保守性和心理封闭性,并增加他们的自我依赖和自我效能感;其次,流动可以增加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性,尤其是对异己事物的宽容性;再次,流动可以扩大他们的生活半径,为他们建立超越地缘和血缘限制的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苏北B县流动农民在不断的社会流动中越来越喜爱苏南等地的生活方式,对家乡的认同度逐渐降低。流动经历越丰富,流动时阃越早的农民,他们的社会资本就越大,观念改变程度也就大,分析“流动精英”时发现他们基本上都具有这两点或其中的一点特征,更多的是两点同时具备。早期流动者利用苏南等地发展经济的契机赚取了第一桶金,他们将苏南等地的信息有效的传递回家乡,因而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后续流动者。正是在二十年的社会流动和苏南等地城市生活的体验中,B县流动农民改变了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激发和培育了现代性意识。
2、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对流动农民个体现代性的获得有着很强的影响。教育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成人的继续社会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促进流动农民现代性获得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B县流动农民接受正规的教育年限都比较低,受教育年限越高的现代性越强,反之,传统性则相对较强。教育水平高的流动者比教育水平低的流动者更能获得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虽然部分“流动精英”的教育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们在流动过程中实际是不断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而且他们也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不足,所以,更加重视对自身文化层次的提升和对子女的培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有理由相信,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被城市人和所从事的行业接受,其职业地位也会更高,也就更容易获得现代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正日益从丁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迈进,社会的急剧转型引起了人们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异常迅速,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极大的改变了文化传递的方式和结果。大众传播媒介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向最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和文化,它是促进人们现代性获得的有效途径。大众传播媒介通过
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向流动农民传播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这些内容与流动农民生活实际的强烈对比必然对流动农民产生极大的刺激,并引导农民逐渐内化现代价值观念。研究表明,B县流动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现代性的成长,首先从那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开始。“流动精英”更多的关注经济新闻、地方政府决策信息以及与自己所从事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