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强迫症与不确定性认知

2015-05-16 01:12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强迫症与不确定性认知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一、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与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威胁

    一、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与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威胁
  随着不确定性研究的深入,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特征越来越得到现代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无论是在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硬科学”领域,还是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软科学”领域,虽然更多的人所从事的还是确定性的研究,但已经很难有人对世界的不确定性提出实质性的质疑了,所以才有人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的经验对于解决明天的问题可能根本就不奏效,这个世界只有经历,没有规律,只有不确定性本身才是确定的(注:(英)汉迪《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8页。)。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混沌科学、复杂性科学才得到了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自然世界和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即使就我们的常识来看,我们只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人类社会只是整个宇宙的很小一部分,事情在未来的发展不能完全如我们所料,我们不能完全左右外部世界,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既然外部世界是不确定的,那么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那天起,我们就面临着很多的威胁、风险,并且这种威胁不仅仅是身体、生命层次上,而是涉及个人自我实现的整个过程,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个人在生理、安全、归属、自我实现的各个层次上,都可能受到外部世界不确定性的威胁:饮食是否有保障、是否染上什么疾病、意外的事故、能否得到别人的爱与认同、理想能否实现等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不是完全必然的。并且,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威胁还不仅仅局限于这种“遭受损失”或者“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意义,还意味着“能否得到最好的满足”,即当我们面临多种可选择的目标时,我们所做出的选择是否是最佳选择,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威胁。正如吉登斯所说的,“就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而言,生命的维持内在地服从于风险。人类的行为强烈地受到传递的经验以及人类行动者自身的计算能力的影响,以至于每个人(普遍地)都被隐含在真实生命事务中的风险焦虑所淹没。”(注:(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年5月,第44页。)在我们的一生中,该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通常都说,生活是苦乐参半的。然而有很多人就在这不如意面前摔倒了,消沉、悲观、自暴自弃、否认失败乃至自杀等。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到处都充满着不确定的事件,所以要顺利地走完人生的历程,要么能够战胜不幸运。在消极意义上说,人的生命历程就是对威胁的一个防御过程,自我本身也就是一个防御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斯洛说:“动力理论所必然得出的最后一点是:我们必须永远把威胁感本身看作是一种对于其它反应的动力性刺激。”(注:(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30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总之,只要不确定性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消除不了威胁,只不过随着不确定性的性质与程度的变化,威胁的种类与大小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威胁的存在总是客观的,即使有些威胁实际上很小,在实践中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也正因为有些威胁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才能组织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潜伏着巨大的威胁,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了。
    二、不确定性的主观认知与强迫症
  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虽然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相应的威胁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客观上存在的威胁要对主体产生威胁作用,还有一个主观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不同的认知主体的生活经历不一样,认知结构也不一样,从而感受到的威胁程度也不一样。乘坐飞机有遇到空难的可能,然而对于这一不确定性下的威胁,有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但有的人可能就深感恐惧,难以释怀,这就是一个认知的问题,更多的是主观心理的问题,因为一定时期内飞机失事的概率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说,由不确定性造成的威胁究竟有多大,虽然在客观上有一个标准,但人们主观上对这种威胁的感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威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相应地感知到的威胁也是不一样的。
上一篇:国际间社会保障协定及在我国的应用 下一篇: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意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