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理论创新是阻碍苏联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05-24 01:46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缺乏理论创新是阻碍苏联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一、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先导 从苏联与苏共发展
一、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先导
从苏联与苏共发展的历史来看,之所以到了90年代初发生剧变,其根本原因、主导性因素是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已失去了动力机制,存在着种种严重的弊端。这种模式的严重弊端为什么未能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加以消除,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在苏联长期缺乏理论创新。在僵化的教条主义占统治地位和个人崇拜盛行的条件下,作为执政党的苏共甚至最后发展到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垄断理论,还垄断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的解释权。从而,窒息了党内和学术界的创新精神。
从经济建设来讲,根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把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市场经济等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先进,工业化道路、农业全盘集体化,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等,都写进了1954年出版的、由斯大林亲自审定的《政治经济教科书》中。这些集中体现了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的内容。后来,成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从事经济建设必须遵守的体制模式,如果偏离这个模式,那就是社会主义异已,是修正主义。1948年斯大林批判南斯拉夫铁托就是一例。斯大林致南共和铁托的信中说:“在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有关的问题上,低估苏联的经验,在政治上是极其危险的,而且对马克思主义者说来这是不容许的”。①到了50年代中期,东欧一些国家发现搬用斯大林体制模式出现种种问题后,准备进行改革。1956年匈牙利提出改革要求,力图摆脱斯大林模式来振兴社会主义,遭到了苏联的镇压,造成了匈牙利悲剧,扼杀了改革和各种变革。后来到60年代又进行悄悄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当时的传统理论、苏联确定的“共同规律”控制条件下,要进行整体的根本性的改革是不可能的。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亦是力图摆脱斯大林体制模式,又遭到了苏联的镇压。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斯大林把苏联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及把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看成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模式,并上升为“共同规律”,强迫其他国家接受,并让所有执政的共产党奉为必须遵守的圣典。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
苏联模式的僵化,首先是理论僵化的结果。纵观苏联经济体制形成、发展和改革的历史,就可十分清楚地看到,产品经济观一直占主导地位,批判市场社会主义一直没有停止过,一直批到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特别要指出的是,批“市场社会主义”最起劲的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批判的主要特点是,常常挥舞政治大捧,与反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当时在报刊发表的文章说:“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邪说”,它是“右倾修正主义”作为计划工作“民主化”向“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借口,实际上会使经济离开党和国家的政策。还说:“市场社会主义”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企图用来“冲跨”和破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②对主张更多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学者如阿甘别基扬和扎斯拉夫斯卡娅院士等,成为围攻的对象,并迫使他们远离莫斯科去新西伯利亚。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还把批判“市场社会主义”的内容纳入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③可以说,在经济科学方面,勃列日涅夫实际上在走回头路,集中精力在研究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不切实际地去拨弄从马列主义奠基人著作中摘出来的一连串抽象原理,而且主要是用他们最粗俗的、纯粹斯大林式的诠释来研究。④这种斯大林式的诠释,早已成为被推销得贬了值的理论,还在强迫人们接受。理论的停滞和倒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一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停滞时期,是苏联积聚危机因素、极大地消耗苏联各种潜力、苏联走近衰亡的关键时期;二是出现了重新斯大林化;三是出现了改革的严重倒退。1965年苏联推行“新经济体制”时经常使用“改革”一词,但在1971年的苏共二十四大后,就不准用了,而改用“完善”一词。改革的停滞,使苏联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和“成熟化”。从而使今后的改革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