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953年底,依据毛泽东的革命转变理论,我们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此,新民主主义作为两个革命阶段的中介,让位于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两个革命阶段的衔接。革命转变理论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尽管革命转变的实践在中国已成为历史,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当我们在对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时,却无法摆脱毛泽东的革命转变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的影响,因此,对这一理论作深入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毛泽东关于革命转变思想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阐述过。但作为理论体系是在抗日战争开始到1945年党的“七大”时才比较完整地确立的。其重要标志是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毛泽东在这两篇名著中第一次使用了“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指出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首次阐明了两个革命阶段的逻辑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然而,毛泽东在强调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又不急于实现两个革命的转变。关于转变的条件,“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应该轻易谈转变,这是毛泽东一贯的思想。早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就坚持了这一思想,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革命转变的条件。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是相当长的”,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因为“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是完全的空想。”(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60页。 )毛泽东在这里所强调的“相当地长”的时候,包括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建立并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程两方面的内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