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2)
2015-08-17 01:36
导读:弗洛伊德在早期的《梦的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及《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联》等作品中,提出了描述他所发现的心理三区的第一套理论模型
弗洛伊德在早期的《梦的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及《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联》等作品中,提出了描述他所发现的心理三区的第一套理论模型: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在这个理论模型中,无意识作为与前意识—意识系统相对的独立系统居于核心地位。弗洛伊德着力从梦、遗忘、误记、失言或笔误、玩笑、病征以及言行癖习等日常生活现象中探索无意识心理机制,指出压缩和移置为无意识思想的初级过程。自我分裂为无意识和意识,不再是自己心理宅邸的主人,无意识的存在使人的主体性彻底地去中心化。在拉康看来,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发现,对于传统自主的自我观念的打击并不亚于哥白尼革命对地心说、达尔文革命对人类中心的幻觉的打击。然而遗憾的是,在其后来的思想演变中,弗洛伊德逐渐脱离了他的第一套理论模型及其对无意识的兴趣。当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他的第二套理论模型(本我—自我—超我)时,自我开始成为意识的主体,并且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尽管弗洛伊德保留了无意识的概念,把它作为制约和干扰意识思想和行为(从而使自我成为它自己宅邸的备受牵累的主人)的隐蔽力量,但自我基本上被看成是介入本能的本我和社会的超我之间的意识的行动者。结果,弗洛伊德的后期思想压抑了他自己的天才发现,而他的那些所谓“忠实”的追随者根据其后期思想而将无意识实在化(将其视为被压抑的本能)的做法,根本上就忽视了弗洛伊德早期思想隐含的洞见。拉康认为,当弗洛伊德后来试图根据他那个时代的
生物学隐喻来解释无意识时,他陷入了迷误之中。其实,弗洛伊德在早期著作中将无意识与语言和象征联系起来就已正确地指明了通往无意识的道路,我们只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便必能通达无意识的真理。
大学排名 在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