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国的认同战略
2016-06-21 01:03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浅探中国的认同战略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中国要想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就必须取
摘要:中国要想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就必须取得其他国家对其身份的认同,但在现在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情状况、中国的政策以及中国对自身的定位都存在一定的误解和误读,这种偏差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对中国的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进而间接的影响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正常开展,从而不利于中国国家对外总体战略的实现。中国现在应该重视认同战略的实施,加强他国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也只有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中国才能以较小的代价最大程度的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身份;认同;认同战略
21世纪是中国和平发展、努力成为世界性强国的世纪,未来10年是能否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的重要机遇期。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的同时,国际社会与中国国内主流声音的分歧也日益增多,中国要想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就必须取得其他国家对其身份的认同,同时,也只有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中国才能以较小的代价最大程度的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身份与认同
身份与认同,着两个概念常常会根据中文语境的不同而交替使用,其实它们来自于同一个英文单词"identity"。在
哲学层面上,"identity"是使事物成为该事物的因素。亨廷顿认为,"identity"的概念虽不明确,却不能不用,它"有多重意义,难以界定,无法用许多通常的尺度来衡量它"。[1]在亨廷顿看来,人们要彼此交往,就不能不界定自己的身份和特性,不能不明确自己与别人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因此,就有必要为"identity"下定义,他认为"identity"应该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自我认识,它是自我艺术的产物:我或我们有什么特别的素质而使得我不同于你,或我们不同于他们。[2]亚历山大·温特等学者同样认为,"identity"是"个性和特性(自我)的形象,行为者特有并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形成这一形象,有时还改变这一形象"。[3],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identity"最早是个传统的哲学和逻辑问题,常常被翻译成"同一性"。亚历山大·温特把认同或身份看作是有意图行为体的属性,认为它可以产生动机和行为特征。"这意味着身份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或单位层次的特征,根植于行为体的自我领悟。但是,这种自我领悟的内容常常依赖于其他行为体对一个行为体的再现与这个行为体的自我领悟这两者之间的一致,所以,身份也会有一种主体间或体系特征。两种观念可以进入身份,一种是自我持有的观念,一种是他者持有的观念,身份是由内在和外在结构见够而成的。这种内在--外在关系的特征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身份不是单一现象,可以有一个一般的定义。"[4]
二、中国国内主流认识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具有一种什么样的身份?作为中国人我们谈到我们的国家总有一些最基本的共同的认识,归纳起来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社会主义道路,采用的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实行的是计划经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设想和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性质没有改变,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虽然存在非公有制成分,但公有制经济仍然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在社会中存在贫富差距,但国家正努力消除两极分化,先富带后富以达到共同富裕。总的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