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型企业团体的财务监控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6-03-02 01:00
导读:另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途径,是通过竞争市场所形成的间接控制,也可称之为外部治理结构。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吞并市场,
另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途径,是通过竞争市场所形成的间接控制,也可称之为外部治理结构。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吞并市场,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外部市场存在着激烈竞争,就会给经营者以很大压力。特别是经理市场的发达,就会使得竞争失败者无官可当,更谈不上升迁,从而使社会记忆力发挥作用。这样,具备猜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执行等手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视的财务监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者进行财务监控的动力来源于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产权代理关系不能在国有企业完全发挥作用时,应将企业其他契约的人格主体内化,增强外部董事、监事,强化外部治理结构,促进经理市场发展,以增强企业经营者进行财务监控的内在动力。
二、财务监控的基础与条件
企业的财务监控有效运行需要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完善作为其基础与条件,这些条件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监控的质量。
1.会计法规环境。我国的会计法规由《会计法》会计制度、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一些地方性、行业性的具体财税政策组成,其中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实践关系最为密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具体会计准则有取代会计制度的趋势。但还回经历一段较长的共存局面。然而,无论是会计制度还是具体会计准则都由官方机构即财政部来制定,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言人,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制度准则时,不可避免地考虑到保障国家的财政收进。同时,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为调节经济生活,以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实现社会、目的,而采取的经济手段(如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全分离前必定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影响。例如,是否应该采用谨慎原则及多大程度上采用,资产的公允价值等题目处理上不一贯,尤其在当前经济体制转型与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矛盾更为突出。总之,政府制定的会计制度、准则更夸大同一性和协同性,会计上往往不易夸大稳健性原则;为了保证政府的税收利益,会计上更易于偏向激进,从而降低了企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一切无不影响到企业财务监控的积极性。因此,需要重视企业团体的组织形式和多样化经营日益普遍与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的现实。在大力推动独立审计发展的条件下,鼓励企业会计的灵活性与会计职员的职业判定,使财务会计所揭示的信息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增强企业风险的防范和承受能力,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财务监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治理会计的研究与。现代治理会计的出现,使得已有500年发展的现代会计似乎成了一门新兴,使得传统会计从“记帐——报帐型”转化成“计划——控制型”,对会计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国内学者对治理会计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一直存在争议,但治理会计是冲破了传统会计条条框框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治理科学、现代数学和系统理论的基础理论,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并成为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团体的财务监控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外已从现代(内部)治理会计发展到战略治理会计,但治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极大差距。如在定义上,美国治理会计公告中将治理会计定义为“向治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公道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回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而我国教材中一般只以为,治理会计就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很明显与前者夸大的过程相比,相对缩小了治理会计的研究范围,限制了治理会计的深层次发展,更是降低了治理会计在大型企业团体财务监控实践所应发挥的作用。总体上,治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极为有限,大量的技术并没有在实践中真正得到应用,企业会计职员仍缺乏治理会计的基本观念,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绩评价等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