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财务治理的几点思考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6-04-25 01:04
导读:(五)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重事后治理、轻事前预防是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的题目,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治理时缺乏自我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五)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重事后治理、轻事前预防是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的题目,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治理时缺乏自我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事前没有采集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并编制预算,在事中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预算完成与否,与各个部分没有太多关系。另外,事后评价和分析不到位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题目,财务部分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就财务论财务、就数据论数据,忽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捕捉不到治理层真正想了解的信息,不能从企业整体角度来分析题目,财务分析与企业治理严重脱节。
(六)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财务创新。很多企业财务治理模式受网络技术的限制,采用较分散的治理模式,电子化程度不高,财务数据基本靠手工处理,财务信息上下级之间无法共享,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开发出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财务治理信息系统。部分企业不注重财务创新,财务治理水平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而改进,一直停滞不前,现有的财务工作方法、风险控制能力、考核指标、技术水同等均达不到时代要求,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出现财务开支困难、债务偿还能力不足、经营活力下降、效益滑坡等诸多题目。
(七)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制度执行力不强。财务治理职员不但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还要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然而,当今很多企业财务职员观念较为滞后,习惯地一切服从领导,缺乏把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妨碍了财务治理信息化、知识化的进程。还有部分企业的财务职员由支属担任,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
培训,对财经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不能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难以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治理手段参与治理。另外,有些企业财务制度落实执行不到位,任意简化会计手续,滥用会计科目,账目不清,账外设账,弄虚作假,不定期核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会计职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对财务收支监视不力,甚至采取虚开发票、开假发票等方式套取企业资金,财务治理制度形同虚设。
中国大学排名
二、加强财务治理的几点思考
财务治理是企业谋求效益的重要保障,在财务治理中活动要注重细节,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财务治理环境,通过加强财务治理,必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进步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暗躲着风险,财务治理的有序和规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我们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和规范。
(一)重塑财务组织,健全财务机构,重振企业活力。对内部财务机制进行重组,进一步明确财务部分各个工作环节和各相关职员的责、权、利,不但有利于本钱控制,进步工作效率,同时也能给企业治理带来新的活力。一是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财务治理部分,专司资金调度、用度分解、日常用度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公道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二是财务机制不完善的企业应对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进行革命性调整,以财务治理和资金治理为中心,设计一套有助于资本迅速活动、资本结构优化组合和资本不断增值的财务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财务治理的地位,增强财务治理的功能,进步财务治理的作用;三是对财务流程进行再造,以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为核心,往掉多余中间环节,使价值的产生与确认直接相对应,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治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纵程序,及时发现题目、解决题目。 (二)完善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监视,防范财务风险。进步内控治理水平的基础是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企业要根据需要建立起综合性治理制度和单项治理制度,具体包括财务职员岗位职责、用度治理制度、资产治理制度和日常操纵规范,进一步落实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制度、系统控制制度和内部报告制度,在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一是要对各部分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视和审计,不断创新监视和审计方式,从事后的财务收支监测向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等领域发展。二是要加强财务监控,针对不同业务的特点,设置必要的财务衡量指标和监控标准,将执行过程中和结束后反映出来的结果与之比较,有效进行动态监控和控制。三是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治理,充分发挥财务治理对风险的预警、防范作用,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予以识别、衡量、分析和控制,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治理机制,通过制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