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6-06-06 01:08
导读: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预防与治理 2.1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假如没有适当制约机制,很轻易出现实际控制人在
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预防与治理
2.1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假如没有适当制约机制,很轻易出现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一言堂现象.将上市公司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近年来来,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包括引进独立董事,成立审计委员会,分类表决制度,但中国的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如何保证这些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题目.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内部审计制度。据美国相关统计资料
表明,在发现舞弊的手段中,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占34%。 2.2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视力度
据相关统计资料,1996年至2005年7月因财务报表存在舞弊行为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共有31家。我们发现,从上市到第一次发生财务舞弊期间,仅有一家公司更改了会计师事务所。第一次发生舞弊时,仅有3家被出具非标准无保存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其他2家仅被出具带说明段的无保存审计报告。证监会的处罚中,31家公司仅有5家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被处罚。可见,大部分的财务舞弊行为都与会计师事务所有关。注册行业最为重要的是职业道德题目,注册会计师对本身职业道德的要求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其审计的力度。
2.3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说,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有研究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另外,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如有关部分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4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
政府有关部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进步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看差距。例如,近年来随着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深进,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琼民源”审计案例中,即使审计职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没有关注到利润异常变动的风险,在实施审计阶段也没有寻找到报表利润虚假的证据,但假如在审计报告阶段,复核职员能够运用分析性程序对会计报表的整体公道性做出最后复核,必然会发现报表利润的异常变动,从而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
3预防与治理的展看
财务报告舞弊已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人的题目,而是一个社会题目,治理财务报告舞弊应根据其形成原因,采取综合措施,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实现。在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过程中,积极的做法是从整个社会的诚信抓起,防患于未然,即注重预防。通过前文叙述的治理方法,我们知道制度能改变人及社会的一些行为,但永远没法左右所有的行为。制度的这种有限性,可部分地由文化、道德等一些非正式制约因素弥补。因此,仅仅对公司治理和会计、审计进行改革,仍不足治理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还应当从文化氛围和职业道德加以矫正、修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会计舞弊这一市场经济的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