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务管理毕(3)
2016-10-24 01:19
导读:(三)建立多元化监视机制 作为权威部分的监视主体政府监管不到位,重审批轻监管的题目普遍存在,民政局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年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
(三)建立多元化监视机制
作为权威部分的监视主体政府监管不到位,重审批轻监管的题目普遍存在,民政局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年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调动广至公众的监视意识,开通互联网、电话、邮件等公众投诉渠道;鼓励媒体发挥监视功能;建立具有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诚信及绩效上作适当的评估,定期公布结果,让社会大众尤其是资金提供者了解各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能力。
(四)加强预算治理,控制财务风险
预算治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的核心,非营利组织的预算是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体现,也是政府分配资源方式的具体体现。同时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手段。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视和治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治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伏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增强政府财政部分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的能力和效率。
(五)进步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社会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核心,社会对其关注度、***对其评价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及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组织高质高效地完成社会服务项目,***的肯定与引导都将提升其公信力。得到认可后可吸引更多人加进,增加会费收取基数和收取力度;公信度高,捐赠者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物质,非营利组织能接受更多捐赠和进行更多的项目筹资;公信度高,政府在补贴、制度、政策方面会更多的倾斜。非营利组织公信度高,使非营利组织在动员社会资源方面形成马太效应,加强筹资能力。●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参考文献】
[1] 文军,王世军.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社会发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 杨小彬.民间组织财务治理及制度建设[J].中国市场,2006,(2).
[3] 庄蓉.突破NPO的“经费瓶颈”——NPO资金筹集题目研究.公共治理,2006,(9).
[4] 于国旺.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的经济理论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3).
[5] 国景茂.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和启示.[EB/OL].http://www.Chinaassn.com,200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