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2)
2013-08-27 01:45
导读:二、国债政策能否持续 从上说,任何融资行为都是成本与收益在一定时间里的流动。根据合理的成本收益比较,要求国债规模增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二、国债政策能否持续 从上说,任何融资行为都是成本与收益在一定时间里的流动。根据合理的成本收益比较,要求国债规模增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此基础上,国债规模可以继续扩大。从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角度来,国债政策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是指由国债发行本身所引起的可持续性和风险,应该从国债发行的效应和财政负担方面来考察。外部因素是指各种隐性因素,这些因素虽然不会对国债政策产生直接,但是,随着其风险的传递和转嫁,国家财政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国债规模无论是从国债年度发行额来看,还是从国债余额来看,都有较大的拓展余地。由于目前我国不允许发行地方债,所以中央财政的债务规模还可以适当扩大。只要我们继续注意其资金使用方向,就不会产生国债政策的挤出效应,并且可以利用债务收入去积极化解阻碍其可持续性的各种不利因素,以便长期保持国债规模的合理性。为了保持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我们认为,应该将发行国债所筹集的资金着重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债务收入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一国为整个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的共同生产条件和共同流通条件,包括公共设施(如电力、电信、自来水和管道煤气等)、公共工程(如铁路、公路和大坝等)及其他设施(如城市交通、内河航道、港口和机场等)。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
水利工程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带动了国内需求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青藏铁路、西气未输工程等,国家应该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着力改善西部投资环境,从而有利于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加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三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化和化的必然趋势。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就必须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而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又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国家财政也应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上游产业,包括基础工业和农业。基础工业作为上游的工业生产部门,其产品往往是其他工业生产部门所必需的投入品,所以国家财政必须加大投入,优先发展,以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农业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互相交织,其供给弹性波动性较大,比较优势低下,吸纳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弱,所以需要政府予以特别的保护。政府除了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应该继续通过税收返还、税率优惠、税收减免、低价收费、增加财政补贴、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对重要农产品规定最低销售价等方式来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外,在农业支撑体系方面还应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如大型灌溉设施、防洪抗旱系统等)的资金投入,对支农工业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财税优惠,帮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进步,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2.利用债务收入化解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较长时期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非市场经济因素很多的经济环境中,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大量的政策性信贷业务和无法推卸的社会责任,必须对运营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由于自身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进展不够顺利,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制度不够完善,金融商品化和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实施,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中的行政干预比较突出,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较为普遍。上述独特的金融运作过程,使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隐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等。在我国加入WTO后的5年过渡期中,我们应该在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行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实施贷款风险5级分类法的同时,国家财政应通过发行长期国债,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已存在的呆账坏账的核销力度,及时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利用债务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10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由单一层次的全面保障模式变为基本保障与多层次保障相结合的模式,由国家负责制变为国家、单位和个人责任分担制,由分散管理变为适度统管,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正在扩大,多层次的社会安全网正在形成,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由于将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与积累制的个人账户结合起来,即“统账结合”模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财政困难。导致这一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对已退休的老人仍采取现收现付制的做法,老人的个人账户只好空账运转,这就意味着正在工作的这一代人既要为老人缴费,又要为自己的未来缴费,双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和在职职工都难以承受,而要解决老人的空账运转问题就需要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总之,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需要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而在社会保障基金发生赤字、国有股减持的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应该通过发行国债来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