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改革发展(1)(3)
2013-10-02 01:14
导读: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确立道德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提高道德修养。有的同行认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道德修养上要坚持“四要四不要”:要政
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确立道德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提高道德修养。有的同行认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道德修养上要坚持“四要四不要”:要政治坚定,不要以偏概全;要道德高尚,不要惟利是图;要境界高尚,不要趋炎附势;要作风扎实,不要肤浅浮躁。这对当前是十分有针对性。
二、新闻选题创新
对电视新闻来说,选题就是对报道题材的确立,对报道对象的确定。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可以说: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获得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新闻选题创新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
创新电视新闻选题,必须改变传统上按时政、文教、科技、财经、工业、农业、体育、法制、社会等内容进行选题的习惯,从“五个结合”的角度进行选题。
(一)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
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性是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电视的对象是观众,贴近性也是电视新闻的基本属性。电视新闻选题强调喉舌性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目的是使电视新闻接近观众,争取观众。但是,选题强调喉舌性必须同时讲求贴近性,牢固树立强烈观众意识,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宣传就无效果,电视就失去观众。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喉舌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能为了贴近观众而刻意迎合观众,不能为了贴近观众而去盲目媚俗,否则报道就会偏差,电视就误导观众。喉舌性是贴近观众的重要原则和基础,贴近性是发挥喉舌功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是电视新闻选题的最佳方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要在选题中使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就要在确保喉舌性中讲求贴近性、群众性,在追求贴近性中体现喉舌性、导向性,要寻找结合点,在党政中心工作与日常生活的交叉点上作文章。一要强化导向。选题时,要注意使电视新闻导向的面更宽广,不仅介入政治导向,而且涉足经济导向;不仅介入思想导向,而且涉足行为导向;不仅介入道德导向,而且涉足生活导向、知识导向、文化导向等等。要注意使电视新闻导向的度更准确,既大胆触及社会生活中敏感的热点,又在敏感的问题上不增加热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振荡;既大胆地触及社会生活中的疑点,又善于引导和帮助群众除疑解惑,避免千百万思想上的混乱;既大胆地触及社会生活中的难点,又善于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引导群众树立克服困难、共度难关的信心和勇气;既大胆地揭露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改革中出现的磨擦和碰撞,又不回避矛盾,更不激化矛盾。既宣传物质文明,又宣传精神文明;既注意微观,把把握宏观;既防右,又防“左”。还要注意使电视新闻导向的量将更集中,在某一段时间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消息、专访、评论、专题的配合,以显著的位置,较多的篇幅,集中报道某一事实,集中宣传某一主张,形成“重型炮弹”,以便唤起公众的关注,减少不必要的公众自发交换、选择信息的时间,迅速顺利地获得舆论支持,引起社会振动,发挥鲜明导向作用。
二要软化新闻。选题时,要注意把政治、经济、科技等一类硬新闻摆在更广、更深的人文背景中加以辨析,把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思考,把新闻事件与伦理道德关系联系起来剖析,使其产生更深刻而生动的可视性。要重视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各种资料的把握、采访方式、版面编排等;增多深度报道,加强新闻分析;广泛采用直击性报道、现场报道、追踪报道、新闻调查等方式;使其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要注意让群众多出镜,多开声,反映新闻事件,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让社会群体参与新闻节目的制作,提供新闻素材。
(二)广泛性与权威性结合。
通过对事实的报道,让广大观众及时了解最广阔地域的欲知未知的信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对观众思想、情操乃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电视新闻两个主要功能。要发挥这两个主要功能,电视新闻选题就必须努力追求广泛性与权威性的统一,在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
共8页: 3
论文出处(作者):